前些日子,光头和尚的《一剪梅》红遍网络,传到世界各地。很多人还是不太明白这一剪梅到底是什么意思?一剪梅中剪又是啥意思?大家众说纷纭,今天我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一剪梅。

有人说一剪梅应该是用剪刀一次剪出的一朵梅花。为此,还提出了证据:《木兰诗》里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文章说这里面的花黄指的就是梅花妆,是用彩纸剪出来。这里面的剪,指的就是剪梅花的贴纸。

对这种说法,我保留自己的意见。我认为一剪梅不是剪梅花的贴纸。那是什么呢?
一、就是一枝梅花
一剪梅就是一枝梅花的意思。宋代时,人们就称一枝为一剪。所以,一剪梅就是一枝梅花。

古时候,远隔两地的人,就是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彼此的相思情。如《荆州记》就记载陆凯和范晔之间的故事: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宋诗人刘克庄也有诗句:
轻烟小雪孤行路,
折剩梅花寄一枝。

一剪梅这三个字其实就是一枝梅花的意思,在这里,只不过动词剪字被用作为了量词使用罢了。
而且宋代时候,当一个人想念对方时,就剪下一枝梅花寄过去,这里一枝梅就叫一剪梅。
一剪梅中的剪是什么意思?剪是动词,在这里作量词使用,表示数量个、枝。剪作为动词使得梅花从静态的画面,立刻鲜活起来,给人一种刚刚用剪刀剪下一梅花的感觉。

人们在看或读这个一剪梅时,眼前会有剪的直观感觉,马上浮现一技梅花的立体感来。所以,这一个剪字,就让一枝梅活了起来。这里面的韵味是很值得玩味的。

二、词牌名
一剪梅,就是一个词牌名,也叫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既然是词牌名,也就是说可以和梅花有关,也可以只作词牌,和梅花无任何关系。
一剪梅,词牌的来历就是从宋代词人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作为正体,把这首词的首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中的一剪梅作为词牌名。下面欣赏一下这首词。

《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这首词写得很巧妙,作者把花比作女子。将梅花比作娇美艳丽的女子,你看那头上斜插的花尤如女子弯弯的眉梢,花枝摆动时就好象是女子在轻轻跳舞,这简直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的让人沉醉的场景。
这里一剪梅花万样娇中的一剪梅所表示的也是一枝梅花的意思。有人会问周邦彦为什么要用一剪梅,而不用一枝梅呢?

我想,词人可能还是从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那句著名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中获得了灵感。
作者想,既然柳叶能被春风裁剪成细叶。那么一剪梅中梅花也可以被冬天的严霜寒雪裁剪成一枝一枝的梅花,于是这就有了一剪梅的由来。

一剪梅作为词牌被广泛使用,具有代表的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大意: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开始凋谢,幽香慢慢在消散,光滑的竹席已经带来了秋天的凉意。解开绫罗裙,独自登上了小船。仰头眺望那远远的天空,在白云舒卷之处,谁又会将锦书寄来呢?当雁群归来的时候,月光已经洒满了整个西楼。

落花孤独地飘洒着,水在轻轻地流淌着。我们彼此都在想念着对方,可距离又使我们不能互相倾诉衷肠,只好独自忧愁着。这相思的苦怎么才能排遣啊,刚从紧蹙的眉间消失,却又悄悄地上了心头。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