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新贸易理论

抒情君 30

第二章 国际分工

【单选】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条件。

【单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时18~19世纪。

【单选】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是生产力水平。

【单选】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亚当·斯密。

【单选】国际分工深化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

【单选】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发生在宗主国与殖民地。

【单选】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

【单选】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的是萨缪尔逊。

【单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转折点是里昴惕夫反论。

【单选】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弗农。

【单选】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时期的产品属于技术密集性型产品。

【单选】用国家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是需求偏好相似说。

【多选】在产品生命周期说中,弗农将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标

准化时期。

【多选】产业内贸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在消费上能够互相替代、在生产中需要相近的或相似的生产要素

投入。

【多选】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发展中国家应该向发达国家出口本国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劳动密集

型产品。

【计算】甲乙两国因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各不相同,甲国每单位土地的价

格为6元,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2元,乙国每单位土地的价格为1元,而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3

元,假设两国生产水平完全一样,即生产每单位玉米均需10个单位的土地和1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

每单位小麦均需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力。

使用俄林的生产要素比例说计算两国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并说明两国如何分工?

答:甲国生产单位玉米的成本=玉米的要素比例*玉米的要素价格

10*6+1*2=62

乙国生产单位玉米的成本=玉米的需要比例*玉米的要素价格

=10*1+1*3=13

甲国生产单位小麦的成本=小麦的要素比例*小麦的要素价格

=1*6=10*2=26

乙国生产单位小麦的成本=小麦的要素比例*小麦的要素价格

=1*1=10*3=31

说明:甲乙两国生产单位玉米和小麦都存在成本的国际绝对差。依据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这一结论,甲国应向乙国输出小

麦,聪已国输入玉米;乙国应输出玉米,输入小麦。

【简答】简述二战后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4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势发生了变化。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日趋加强。

【简答】简述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趋向于均等化。

【论述】试对比较成本说进行评价。

1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它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

影响下,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取得了自由贸易的最伟大的胜利;

2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

的世界。

3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

4他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5他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做出了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

价值的规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互相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的结论。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新贸易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