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我国放映,瓦尔特立马成为百姓心目中反法西斯的英雄,这是当年的电影海报。
我来到了电影里瓦尔特保卫过的城市——萨拉热窝,波黑首都。
走进萨拉热窝,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千疮百孔的战争遗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激战,子弹穿墙而过,如今弹孔还依稀可见。
附近就是拉丁桥,萨拉热窝最古老的桥梁,它是一座极为普通的石桥,因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载入史册。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日(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视察萨拉热窝,在拉丁桥上被塞尔维亚青年学生枪杀。
1908年奥匈帝国占领了波黑,因不满奥匈帝国的统治,进行了刺杀行动。
这是枪手射击位置。
白色大理石上用英文和塞尔维亚文讲诉了这个震惊全球的事件。
在曾经的博物馆建筑外墙上张贴的送葬现场照片。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次世界大战,塞尔维亚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45万军人和65万平民的生命,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死亡率居各交战国之首。
萨拉热窝经历的第二场战争就是二战,1941年纳粹德国轰炸萨拉热窝,并占领了它。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讲诉的就是这段历史。
让我们去电影的拍摄场地走一走。
电影里的许多镜头是在老城区铁匠街拍摄的。铁匠街有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整个大街带有鲜明的伊斯兰风格。
一排排店铺错落有致,这里的手工艺品有几百年的打造传统,从花瓶、壶、罐到圆盘艺术品等,以及炮弹壳、子弹壳制作的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这位就是电影里老铁匠的孙子,中国游客都会去他的店里走一走、看一看,犹如拜访一位老朋友,离开时还不忘合张影。
巴尔干位于亚欧交汇、多民族汇集之处,东西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在这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同时也存在着动荡的隐患。
走在老城区,看到的是尖顶林立的伊斯兰清真寺,犹如置身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
在相当近的距离里又分布着天主教堂和东正教堂,
如今到波黑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主要是欧洲人,
萨拉热窝电视台正在作专题采访。
我们离开萨拉热窝前往下一个旅游胜地莫斯塔尔。
见图
沿途风光旖旎,波黑是个山清水秀的国家。
莫斯塔尔古桥建于1566年,为单拱石桥。
横跨内雷特瓦河,拱桥最高处距水面20米,有两车道宽,桥面由光滑的石板铺成,形状犹如一个大齿轮。
古桥毁于1993年,波黑战争期间。战后,在联合国与多国资助下,古桥得以修复重建。2005年,古桥及周边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看桥两岸的风光,青山绿水之中分布着清真寺和宣礼塔,立马能判断出是穆族分布地区。
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头堡。
桥的两头摆满了各种手工艺品,与萨拉热窝的铁匠街有类似之处。
桥下的游客还真不少。
大家齐刷刷地抬着头、拿着手机准备拍什么?
古桥跳水是莫斯塔尔一项古老的活动。过去很长时间里,它是青年男子的成人仪式。近几十年,古桥跳水成为当地一个著名的旅游项目。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