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印,1942年9月出生,河南省新乡市人。吴金印在狮豹头担任主要领导的10多年间,常年同群众吃住在一起,带领群众凿山洞,修公路,筑大坝,建水库,修渠道,架起8座公路大桥,植树20余万株,造田2000多亩。禿岭上长满了庄稼,乡亲们吃上了白面馒头。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伙儿乐得合不拢嘴。
有位宋大娘,大儿子在战争年代牺牲了,二儿子在外地工作,儿媳早逝,留下3个幼小的孩子。吴金印住进了宋大娘家,扶老携幼,成了这家的顶梁柱。
房子漏了,他修理;没柴烧了,他去砍;缺水了,他下沟挑;大娘病了,他请医生,给她买药;逢年过节,他买回油盐、点心和肉。吴金印下山开会办事,老人就要扳起指头算日子。有一次宋大娘病重,昏迷中直喊吴金印的名字,苏醒过来,一再叮儿孙:你们不要忘了他,晚生后辈都要记住他,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弥留之际,老人喊的是金印,金印…...对于老人的去世吴金印也十分悲痛。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到老人的坟上去看看,添上几锹土。
带着干部钻最深的沟,爬最高的山,跑遍村村户户,访贫问苦,成了吴金印每年工作的重要内容,群众也把吴金印看作自己的亲人。1980年,吴金印奉命调离狮豹头村,为不惊动老乡,他悄悄地下山了。走了不远,被群众发现,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放下手中的衣裳围过来了;锄地的青年们丢下锄头跑过来了;老大娘老大爷拄着拐杖赶过来了,人们纷纷拉着吴金印的手舍不得他走。
吴金印工作的乡离家オ10公里,狮豹头离吴金印家也仅30多公里,但吴金印难得回一次家。他的儿子说,因为很少见到爸爸,小时候对父亲几乎没有印象。读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记我的父亲,孩子却无法完成。繁忙的工作,使吴金印无暇顾及家人,有时也为此感到深深的歉疚。吴金印每次回家,差不多都是利用开会出差的机会。回到家,他都要给父母亲洗洗脚,尽自己的一分孝心。
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电工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唐庄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
吴金印在乡镇一干就是31年,担任乡镇主要领导28年。当年与他一起工作的人,有的当了地、市领导,有的进了省机关。40多年中,吴金印主动放弃了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腔热血,一身正气,一心务实,吴金印以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
■文/改编自《感动中国的100位时代楷模》,作者:刘锋作;丛书主编:陈新,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编辑/储钰
■文中除书封面外,均为配图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许转载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