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0月28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2022年总第103场)举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周斌在会上表示,海珠区疫情防控经过数天的艰苦奋战,特别是在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应当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时传播指数(RT)已经从最高峰的8.2降到了今天的3.2,说明前期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
但3.2这个数值,对于传染性疾病而言,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值,距离切断传播链条需要降到1以下这个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说明社区的传播链条仍未被阻断,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依然很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坚持目前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也更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的继续支持与配合。张周斌说。
为督促涉疫风险人群尽快开展核酸检测,尽快发现并阻断可能存在的隐匿传播链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一些曾经去过涉疫重点场所或重点区域的人员健康码会被赋予黄码。按照相关要求,黄码人员需要及时向社区报备,落实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完成3天3检。
张周斌特别提醒,第1次检测阴性后,健康码只会转为绿码,但并不意味着风险已经消除。需要在第三天再次进行核酸检测阴性后,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潜在的传播风险。因此,规范完成3天的居家健康监测,特别是不要去空间密闭或者人群密接的场所格外重要。
张周斌还举了两个案列:我们发现两名黄码人员,其中一个在早上上班前发现健康码黄了,随即去检测了1次核酸,下午健康码转绿后便认为自己没有风险了,晚上就去了棋牌室打麻将。另外一个黄码人员,也是第1次核酸阴性后,便去了人群聚集的场所活动。这两人虽然都有做核酸,但都没有严格落实3天的居家健康监测,分别在第2次、第3次核酸检测时检出阳性,给自己,家人朋友,还有所在社区都带来了影响。这说明黄码人员虽然不是密接、次密身份,但风险仍是高于普通百姓的,如果不及时排查和管控,也极易造成社会面的传播。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像:南都记者 邓启祥
导播:许乐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