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能源革命即将到来,中国错过了两次,追随了第三次

抒情君 15

强词说历史2022-10-25 12:00

人类历史上已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发生在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发生于美国,以电力、内燃机等的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发生在美国,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网络时代;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酝酿之中。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没有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产生了两大直接对立的解决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西方列强,疯狂进行殖民扩张,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东方从属于西方。

正在西方热火朝天搞机器大生产的时候,中国处于大清王朝的统治之下,政治腐败、闭关锁国、军备落后,清朝皇帝还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需要广阔市场和丰富原料的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列强鱼贯而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割占土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外国船舰在沿海和内河口岸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此外,中国的内政也遭到列强干涉和控制: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使清朝中央政府处于列强的监视之下;总理衙门的设立,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外交。

经济方面,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隆隆的炮声,将一些中国的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认识到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抛弃狂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被认为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早在1839年广东禁烟期间,林则徐就派人翻译外国书报,大量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知识,以求让中国人了解西方。魏源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以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认为西方的坚船利炮是清朝失败的主要原因,,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打着自强和求富两面大旗,着手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制造船舰和枪炮,史称洋务运动。洋务派的措施,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中国有了自己制造的枪炮;组建了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新式学堂开始教授自然科学。一切看似很不错,然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彻底击碎了洋务派的黄粱美梦。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其原因一是他们所谓的中体西用,其实质就是用封建专制的破瓶子装大机器制造的新酒,破瓶子终将破裂;二是管理方式落后,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企业,基本都采取官办、官督商办的方式,用封建主义方式管理近代企业,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洋务派制造的大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批企业家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中国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他们先后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70年左右,其成就以电力、内燃机、石油、化工、通讯为主,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垄断和垄断组织方兴未艾,列强一方面疯狂对外进行资本输出,于是,大量的西方资本进入中国,在中国修建铁路、开采矿山、建设工厂、开设银行。结果,中国的铁路交通被列强控制;中国的矿产资源被列强掠夺;列强的产品进一步充斥中国市场;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等外国银行控制中国金融业。另一方面,列强开始瓜分世界,积贫积弱的中国自然成为其瓜分对象,他们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整个中国被瓜分殆尽。当时澳大利亚华侨谢缵泰画了一幅漫画《时局图》,形象地描绘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场景。

时局图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网络工程、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为主。在原子能领域,1945年,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立第一座核电站;在航天领域,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在电子计算机领域,1946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网络工程领域,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的初期,美国国防部出于军事目的,创造了网络,90年代开始,网络开始向全世界普及;在分子生物学领域,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1999年美国首次制成DNA分子;在遗传工程领域,1997年克隆羊多利在英国诞生,2000年美、日、法、德、英、中公布类基因组草图。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变得丰富多样;二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空前上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三是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四是随着通讯业和航空业的发展,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真正的地球村出现了。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吸收和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网络工程、分子生物学、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相信,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中国将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