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客机为何总干不过欧美?是美国波音太强,还是苏联真的不行?

抒情君 6

众所周知,冷战时期苏联与西方在军用运输机和民用客机、货运飞机这些大飞机领域都存在竞争,甚至可以说是对抗亮点,双方都要求自已的大飞机压制对方。由于近些年来我们经常使用的已经是西方大飞机,对于苏联的运输机的性能和表现都已经慢慢陌生,甚至是淡忘。但是,我们又不能够忘记美苏争霸的峥嵘岁月,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经常提醒广大网友,苏联的一些著名运输机型号,以发稿子的方式。

比如,图波列夫的图-154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苏联客机之一,据称在40多年的时间里生产了1000多架。图-154图-104、图-124、图-114改装至图-16轰炸机图-95略轰炸机的传统,是第一种从头开始研制的苏联喷气式客机。这就是图-154的历史功绩之一,不可以被忘怀。

苏联人以图-104D的尾部三发布局为研发起点,经过多方讨论,将机身设计为直径3.8米,可容纳109-141名乘客的中型客机。安装三台库兹涅佐夫NK-8涡扇发动机,二号发动机安装机尾内部,通过S形进气道进气,一、三号发动机分列机尾两侧,这种发动机布局与霍克斯德利HS 121三叉戟和波音727相同。

图-154客机三视图

图-154适应能力较强,翼面积180平方米,能在12000米海拔巡航,从而解决苏联客机燃油消耗过大的问题。另外,大翼面积也能使该机的接近速度低到180公里/小时,解决对机场起降条件要求高、降落时滑行距离过长、制动系统负载过大甚至是失火等问题。

图-154的客舱设计被CIA的研究报告认为舒适性不够,其实该机的地板设有轨道,可根据需要快速调整座椅的密度,如果在高密度情况下,客舱放置一排六个座椅,中间单通道,就会显得不太舒适。但是苏联运输机的油耗、自重等问题,又使其无法减少座椅数量,那样运营起来更没有成本效益。好在图-154的进口国当时大多是计划经济体制,对于营利没有多大的要求,这无形中也解决了舒适性的问题。

我们评价前苏联客机时,其实应该对比西方资料和俄文资料,将2者进行对比研究,这样才能得到最接近实际的结论。原因非常简单,当时的冷战环境之下,西方国家不相信苏联公布的飞机数据,认为有浮夸的成份。苏联当然也不相信波音、康韦尔飞机能有多好。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后人就更应该进行对比研究,还原飞机本来的面目。

本文综合分析认为,西方与苏联运输机的客运或货运能力相似,但是苏联的飞机还是略显笨重,两样尺寸级别之下,飞机的空重大,需要提升发动机能力才能实现大航程和高运力,但是发动机能力的提升,又会带来1吨左右的自重,苏联运输机要想变得灵巧而有力,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是非常省劲的,技术条件达不到。

另外,苏联与西方运输机利用率也不一样。苏联运输机每天的运营小时比英美航空公司的运输机要少,这还是计划经济的问题。比如,图-104是苏联利用率最高的机型,伊尔-10和安-10尽管产量不小,但是由于发动机问题投入运营时间较晚。图-114生产数量有限,1961年4月入役,图-124和安-24甚至都没有投入运营。欧美航空公司运营波音707飞机的小时数远超三种型号的图-104,1958~1959年间,每月运行时间高达266小时23分钟。有报道指出,苏联运输机的停飞时间也很长,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部件供应、维修能力等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