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好人还是坏人(袁世凯做了哪些坏事)

抒情君 15

今天接着唠。

当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事传到北京时,摄政王载沣急忙召开了皇族内阁会议,会议有一个主要的决定,就是派遣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北洋第一军南下镇压革命,同时由军咨使冯国璋率领第二军作为后援。

荫昌当时就差点疯了,开什么玩笑,我又不是那块料,当天的内阁会议时,荫昌也是一副文人的打扮去参加的,他可能是怕全军装出席的话他太显眼了。

估计这个货已经猜到载沣要派他南下,怎么说他也是陆军大臣,又在德国留学过,满人这时候也没有了什么将才,也只能依靠这个纨绔子弟了。

荫昌当时气得直接就说,我一个人马都没有,让我到湖北督师,我倒是去用拳头打啊,还是用脚踢啊。

堂堂的陆军大臣竟然在战前能说出这种话,也是个人才,后来很多人就拿这个话来给荫昌开脱,说是袁世凯掌控了北洋军,架空了他这个陆军大臣。

这还真不是,要说别人指挥不动北洋军可以说得过去,但是荫昌担任北洋武备学堂总办多年,很多北洋军的将领跟他就很熟悉,像段祺瑞这种级别的将领见了他还得以老师之礼相待。

更何况他还是袁世凯的亲家,他的儿子娶了袁世凯的女儿,袁世凯之前被下放的时候,他还为袁世凯说过话,结成亲家算是袁世凯在还他的恩情,民国后,袁世凯当了总统,他就被任命为袁世凯的总统府顾问,参谋总长等职,也算是对他关照有加了。

所以说以荫昌的资历在北洋军面前虽然没有袁世凯的那种一呼百应,但是率军去镇压革命,还是能指挥得了,要不然载沣也不会指着他,只不过这位老爷的表现实在是太有损王室声威了。

在压力下的荫昌没有办法只能率军南下了,但是他的指挥也是绝了,南下的部队都已经到了前线,他这位指挥官还待在河南境内呢,连湖北都没有踏入,每天就待在火车上,随时做好跑路的准备。

后来被催的没有办法了,他的火车进入湖北境内时,也还是离前线很远,火车前后都备好了火车头,这样逃跑时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跑路,但凡他的进攻计划有这么周祥载沣都不会那么被动。

在湖北时,还发生一件事,就看出来这位爷的能耐了,当时他的火车在湖北停下来后,随从告诉他前方来了一伙人,他吓得立马就要撤,结果后来一查,天啊,原来这伙人不过是在收割棉花的农妇而已,差点把荫昌这位陆军大臣吓死。

就这么个货来镇压革命,当然没啥起色,一连着十几天,都没啥用,载沣都快气到吐血。

载沣这个摄政王虽然无脑,但也不是白痴的那种,他也知道荫昌是个什么货色,只是没有想到这位爷能离谱到这种程度。

他当时并不是全把注码都押在荫昌身上,而是两头下注,另一边当然不是别人,只能是北洋军的真正话事人袁世凯。

而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袁世凯在干啥呢。

在家里过生日呢,之前不是载沣以袁世凯有病为借口,让袁世凯回河南老家养病吗,袁世凯当时很无语,我以前是身体不好,但现在没问题了好吧。

载沣,不不不,我一看你就是有大病的样子,赶紧回家调养,工作不重要,军队也不重要,一切有我。

袁世凯,好吧,我听你的,你能使得动北洋军算我输。

武昌起义的第一天,即10月11日,正好是袁世凯的农历生日,一帮党羽正好在他家为他祝寿,正在他们推杯换盏喝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传来了起义的消息,大伙都震惊了,冷静下来的袁世凯一分析,马上得出结论,这场革命肯定要超过太平天国运动。(此乱非洪杨可比)

在官场浸润多年的他,此刻非常的清楚,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坐地起价的机会。

袁世凯野心是不小,但是脑洞同样也很大,在一众下属劝他借机称王的话音中,他快速捋了一下当时的政治环境。

如果称王,必定陷入了和朝廷的消耗,他这个北洋军的话事人是怎么说也是朝廷给的,趁你病要你命的这种做派容易授人以柄,北方也是还有忠于满清的军队,北洋新军里面对他袁世凯也并不是忠诚到铁板一块,他需要一种更高水平的理由来取代满清,但是目前不行。

但是至少,他已经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了,关键是要用什么样的方式。

如果硬来,北方将会自我消耗,南方的革命党人借势壮大将来也是个大麻烦,他决定表面维持满清的,伺机而动,这才是成熟的政治家或者野心家的做派。

10月14日,在荫昌身上下的注码亏本后,没有办法,载沣只能把目光望向了袁世凯,说,对不起,我现在宣布你大病好了,可以回来上班了,位置给你留好了,湖广总督,负责南下剿匪,咋样。

袁世凯,你跟谁俩呢,湖广总督,打发要饭的啊,老子之前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好吗,我这大病现在好不了,继续请假。

载沣懵了,就让袁世凯的好基友徐世昌赶往河南,问清楚袁世凯到底想要干啥。

徐世昌一去和袁世凯唠了一会嗑就赶回来复命了,和载沣说了袁世凯的六项条件。

有一说一,袁世凯的脑子确实好用,至少要比载沣那个猪脑好太多了,这六项条件里面,袁世凯基本把当前满清政权的形势分析了个透,可以说是做到面面俱到,各方满意,除了载沣。

这六项条件是,第一明年召开国会,第二组织责任内阁,这两项明显就是用来拉拢立宪派和南方的旧官僚的。

第三开放党禁,第四宽恕武昌起义人员,这是用来安抚革命党人的。

第五授予袁世凯前方军事的大权,第六保证袁世凯军队的粮草供应,这当然就是为了袁世凯自己。

载沣一看都快恶心透了,上上下下怎么看你都是好人,就我大清是个大垃圾呗。

没得选择的载沣只能在10月27日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前往湖北指挥督战,但袁世凯仍然不愿意复出,10月30日,没有了价码的载沣也只能答应了袁世凯的全部条件。

拿到资本后的袁世凯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试探一下南方革命党人的实力和态度了。

因为南方这边如果不像载沣一样接受妥协,全国主要的力量如果不一致,袁世凯的春秋大梦是无法实现的,虽然这个过程虽然非常的艰难,但是他愿意一试。

11月1日,在载沣接受了袁世凯开出的条件后,他满意的南下督战去了,前方的将领也由荫昌换成了袁世凯的大将冯国璋。

换了将领的北洋军就是不一样,在袁世凯南下的当天,冯国璋就攻下了汉口,北洋新军果然是训练有素,革命党人不堪一击。

就在冯国璋准备一鼓作气打垮革命党人的时候,袁世凯下令停止了进攻,北洋军的实力算是已经告诉革命党人了,就是我袁世凯有能力干掉你们。

现在最重要的是试探革命党人的决心和意图,他派出了使者,带着他的书信去见了黎元洪和黄兴,表示了他愿意支持君主立宪,袁世凯这时候还是很谨慎。

革命党人表示不能接受,要革命就要革命到底,不要君主立宪,只要共和政体,坚决打倒满清政府。

袁世凯表示,好的收到,明白了,继续打,11月27日,冯国璋顺利拿下了汉阳,距离拿下武汉三镇就差武昌了。

冯国璋当时兴奋坏了,正是立下大功的时候,结果袁世凯再来一纸禁令,停止进攻,冯国璋当时气到跳脚,作为军人好不容易等到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建功立业,竟然被叫停了,他的部下也就是后来的湖南军阀张敬尧光着上身就跑去骂他错失良机。

冯国璋有苦说不出,以他的智慧,明显还是看不出来袁世凯的目的,这是养寇自重,革命党人都被你消灭了,我吃什么啊,朝廷凭啥给我好脸色。

冯国璋不懂袁世凯的小心思,但是段祺瑞懂。

随后段祺瑞替换了冯国璋,可怜的老冯这个耿直男,只能回北京坐冷板凳了,会打仗重要,会打政治仗更重要。

这方面段祺瑞就擅长了,非常懂得造势,一会表示支持满清立宪,一会又要说共和,一会表示坚决消灭革命党,一会又说满清要不得,反正就是啥活都来,非常会来事,深得袁世凯的欢心,这就叫懂事。

在把南方的革命党人暴揍一顿后,袁世凯开始了他的策略,就是先北后南,首先就是要搞定北方的局势,消除满清宗室的力量。

首先就是派遣心腹赵秉钧到北京和收钱就办事的庆亲王奕劻通气,把满人控制的军队调出北京,赵秉钧取代满人接任民署大臣,解散满人的巡警,从而控制住了北京。

清除掉北京周边不信任他的卫戍部队的将领,镇压北京地区的革命党人。

随后逼迫载沣解散皇族内阁,袁世凯本人就任内阁总理大臣,载沣交出监国摄政王大印后,30岁不到就只能提前回家养老去了。

起用他的亲家荫昌和好基友徐世昌顶替满人载涛和毓朗为军谘府大臣,在利用冯国璋把北京的禁卫军调出北京。

在这一系列的骚操作下,隆裕太后和溥仪彻底成了孤儿寡母了,爱新觉罗家族已经完犊子了。

下一步就是如何处理和南方革命党人的事了,在把南方这帮革命党打趴下后,袁世凯派出了他的谈判天团到上海和南方谈判。

然后进军山西,夺回革命党人控制的地盘,授意自己的另一个亲家也就是山东巡抚孙宝琦取消山东独立。

这一套组合拳非常有力,对南方的革命党人是又打又拉,表面上看革命党人好像是控制住了南方的十多个省份,但是南方里面有实力的立宪派更倾向于袁世凯。

革命党内部也是纷争不断,之前就一直说他们组织力一直不太行,像蒋介石当时就跑去了暗杀光复会的大佬陶成章,大战当前,内部还搞暗杀,立宪派当然不是傻子,这时候革命党人还没那个实力控制局面。

然后就是虽然1912年元旦民国成立了,但是可怜的南京临时政府一毛钱的经费都没有,各省也不出钱,大家也就是在观望,看看革命党人能不能玩出花来。

革命党人当然也没钱,呆在南京的军队都快因为军饷问题哗变了,所以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抵达上海时,大家跑去迎接时都着急问孙先生有没有带钱回来,不然都揭不开锅了。

孙先生很淡定的表示,我给大家带回来了革命的理想和精神。

大家都疯了,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理想,其实孙先生在回来的路途上一直和欧美包括日本商谈借钱的事,但这帮列强要么开口太大,要么选择观望,说以孙先生也没辙了。

也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形下,南方的革命党人没有办法,只能接受英国出面调停,南北方在上海开始谈判,史称南北议和。

谈判的过程在这里就不说了,直接说谈判的结果吧。

革命党人说到底,这个时候其实还不算是很成熟的政党,革命情怀,革命理想有是有,敢于牺牲的也大有人在,像南北议和期间他们竟然跑去北京刺杀袁世凯。

实际上刺杀袁世凯的那天,南北方的条件都已经谈妥了,但是南方有些革命党人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就去刺杀袁世凯。

袁世凯就算被暗杀,这种松散的组织结构下的革命党也一样也成不了气候,顶多就是民国的军阀混战提前到来而已。

经过后来的各种打击后,孙先生才接受了苏联人的援助,改组国民党成组织严密的布尔奇维克政党,有了思想的武装后,后来的北伐才所向披靡。

1912年1月20,南方代表伍廷芳表示,只要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接受共和,南京方面愿意让出临时大总统的位置给袁世凯。

2月11日,袁世凯通电南方,通告了清帝将接受退位。

2月12日,隆裕太后下诏宣布退位。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自此,历经268年的大清王朝走向终结,袁世凯大盗窃国成功。

命运最后并没有一直眷顾袁世凯,4年后,他在众叛亲离中走向了死亡。

好了,辛亥革命系列结束,收摊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