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疾病检测中心的数据显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致死的首位原因。而老年人跌倒后的骨折与骨质疏松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2018我国开展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就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重要健康问题。
而且随着社会压力的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不注重饮食健康问题,导致骨质疏松患者的年龄不断年轻化。而且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症,患者在患病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如果一旦磕碰、跌倒就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折。
30岁的李女士是上海某公关公司的经理,由于平日里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熬夜,导致白天容易犯困,只能长期喝咖啡提神,甚至有时候一天咖啡量可达到6-10杯。最近李女士公司组织了一场爬山的团建活动,在下山时李女士不慎摔倒,导致胸部剧烈疼痛无法自行站立。
同事意识情况不对,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李女士送到医院。经过检查显示,刘女士的第3.4.5根肋骨全部骨折。经过医生询问刘女士病史和生活习惯后发现她有长年喝咖啡的习惯,医生怀疑她的骨质密度受到咖啡的影响,就建议刘女士做一个骨密质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刘女士患有骨质疏松,她的骨龄相当于70岁老年人。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病,其主要特点是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和骨的微细结构被破坏因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已达到一亿多人,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20%以上,已经成为了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概率分别为5%、10%以上。特别是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对破骨细胞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成骨细胞活性减弱,使骨丢失迅速,骨密度大大下降,从而造成骨质疏松。
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X线片观察患者胸椎、腰椎、髋骨部位有无出现骨折症状,如果中轴骨出现压缩性骨折或脆性骨折就可以直接判定为骨质疏松。
其二可以通过测量骨密度数值来判定,如果与同龄人相比,其骨密度T值≤-2.5可以直接确定为骨质疏松,如果T值处于-1与-2.5之间,同时伴有骨盆以及前臂脆性骨折也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那么骨质疏松会导致患者出现什么不适症状呢?
骨质疏松会出现什么症状
腰部酸痛、肌无力是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很多患者在骨质疏松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身体会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酸痛感,特别是背部和腰腹部感觉十分明显。而且疼痛感会随着脊柱向身体两侧扩散,夜间和长时间活动后会伴有疼痛感加重的现象,而长时间卧床休息疼痛症状会明显减轻。
这主要是因为骨质在转换过程中,骨吸收增加破坏了骨小梁,骨膜长时间被破坏的情况下会引起全身骨痛症状,大大降低了骨的承受能力,使肌肉失去了更多的承托力,长期以往就导致肌肉疲劳、损伤,引起疼痛。
其次,骨折是骨质疏松带来最严重的并发症。骨骼内物质的流失会大大降低骨密度,所以会导致骨脆性增高,容易发生骨折,轻则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重则可能会使患者致残或影响患者寿命,而且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很难愈合,即便愈合也有可能出现二次骨折。
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会在日常家务或干重活的时候导致骨折,尤其是腰背部和脊柱、腕关节等部位经常出现。
而且,骨质疏松还会引起身高变矮、驼背。当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驼背症状时家人要重视起来,因为这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的老化,大大降低了腰间盘骨骼的弹性和含水量,导致患者骨量降低,使脊柱容易发生变形和脊柱前倾,从而出现身高降低和驼背的现象。
除此之外,骨质疏松还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当患者出现腰部和胸椎出骨折时,可能会因为其部位出现变形,导致胸腔容量减少,使肺活量明显下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异常,胸闷、心慌等情况,且症状会在爬楼梯或干重活时明显加重。那么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适当运动
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体内是否平衡与骨质疏松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调查显示,适当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强,增强骨的合成;在促进成骨细胞的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生成,减少骨量吸收,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
所以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快走、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方式锻炼身体,增强骨骼承受力,减少骨丢失,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但是提醒人们在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危险动作引起摔倒。
戒烟限酒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香烟和酒精中的某些物质会抑制体内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质生成。而且这些物质还会与体内其他物质反应,导致体内钙流失加快。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数据报告来看,建议成年人每天饮酒量低于15g,因为酒精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长期饮酒的人即使摄入充足的钙也可能会引起骨密度降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骨质疏松。
科学补钙、定期体检
钙是骨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用钙片、和富含高钙的食物来补充体内钙含量。但是补钙也有技巧,很多人盲目补钙反而会导致骨质疏松,这主要是因为对钙的吸收较差而导致的。所以建议在补钙的同时适当通过晒太阳、口服维生素D等方式促进钙的吸收。
而且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有大量低骨密度人群,所以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定期到医院测量骨量,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出现严重症状损害身体健康。除此之外,人们在生活中也要注重饮食健康,因为根据调查来看,控制饮食可能比锻炼更重要。
保持骨骼健康应少吃哪些食物 ?
营养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及时补充体内微量元素的缺失,大大提高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但部分饮食也会影响人体内骨骼的健康,导致钙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减少哪些食物的摄入呢?
草酸被称为矿物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的拮抗物,而钙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如果经常摄入过多含有草酸的食物会导致体内产生大量草酸钙沉淀,使体内钙元素含量降低。所以建议人们减少浓茶、咖啡等含有丰富的草酸食物的摄入。
根据美国调查数据显示,饮大量咖啡会导致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减少90%,而且每天摄入咖啡3杯以上,患者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就增加30%。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数据显示,高钠的摄入会提高人体骨质疏松的病发率。而人体中的钠元素主要是通过盐得到的,所以减少高钠饮食也就是降低盐的摄入。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营养研究所调查研究显示,如果一周内摄入食药量超过4800mg就会导致尿液中氨基末端肽(一种骨质分解后的成分)含量比普通人多出6%,也就说明摄入过多钠会影响人体内骨质的损耗。
总结:
50岁以后已经进入了养骨期,人们在注意补钙和加强锻炼的同时,也同样要注意饮食问题。避免高钠、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除此之外也建议人们在补钙的同时定期体检,及时了解骨骼的发育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是认真科普的李博士,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享健康知识,守护您的健康。
如果对于文章,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您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