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多少日本人的后代(和平统一可能性日趋减小)

抒情君 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自老蒋窜逃至台湾省以来,岛内学者对于台湾省未来发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自然资源不足的台湾省应如何建设,原住民与国民党溃军应如何相处等等。

台湾省的出路到底在哪成为了岛上居民、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其实,毛主席很早就给出了答案。

1956年印尼总理苏加诺访华,与毛主席会晤时谈到了台湾问题。毛主席明确表示:台湾省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指出,其中一条是走不通的,他们只能选择另一条路。

毛主席和苏加诺

毛主席提到的两条出路是什么?为什么有一条走不通?他又是如何做出的此番判断?

台湾问题由来

1949年5月,渡江战役进入尾声,蒋介石重兵布防的长江防线被解放军撕成了碎片,他划江而治的美梦随之破裂。

从那时起,老蒋明白无法阻止中国共产党统一全中国,便着手安排逃亡台湾省的相关事宜。

同年12月7日,老蒋正式签发迁都台湾省的手谕:命令政府迁至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在大陆指挥作战。此令。中正。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七日。

期间,国民政府向宝岛迁移了百余万人口,仅在编军队就有60余万。

为什么选择此地,老蒋的算盘打得很清楚。

其一,台湾省是全中国唯一没有共产党势力的地方;

其二,它与大陆之间隔着一条台湾海峡,他可以据此继续苟延残喘;

其三,台湾省人口资源丰富,且方便接收美国的援助,可以作为他反攻大陆的大本营。

是的,老蒋在逃离大陆前已经打算要进行反攻,这一点从他撤离时的一些部署就能看出。

老蒋没有把所有军队都带上宝岛,反而安排薛岳等心腹大将率领重兵盘踞在海南岛、舟山列岛等近海岛屿,这些岛将是他未来反攻大陆的跳板。

不仅如此,冥顽不灵的老蒋还在岛屿上建机场,派空军疯狂袭扰沿海地带,破坏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在2小时内派出17架次轰炸机,对上海市电力、供水等重要资源生产企业以及人口密集处进行轰炸。

此轮轰炸共投弹67枚,造成540多不幸市民遇难,800多市民受伤,上海的电力设施损害率高达80%。

建国初期,中央曾想过趁着国民党刚刚逃亡台湾立足未稳之际,一鼓作去收复宝岛,保护沿海一带老百姓的同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后来又有美国人插手,台湾问题变得愈加复杂,台湾省就此成为阻碍祖国统一最顽固的一块石头,让粟裕等人十分头疼。

不过毛主席倒是十分冷静,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天。对于台湾问题,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武力解放

1949年1月,毛主席在西柏坡秘密会见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同志,告诉他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是日薄西山,得到群众支持的中国共产党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同时,毛主席指出蒋介石很有可能率领大军逃亡台湾省。台湾海峡成为此地的天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老蒋仗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很可能继续负隅顽抗,和平统一几乎不可能。

因此同年3月,主席首次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成为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对台的策略。

当时人民解放军虽然有四百多万部队,但绝大部分是陆军,海军方面几乎是空白,想要渡海作战难度非常大。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蒋逃亡之前,毛主席便开始布局,力求在后续的作战中将国民党军队歼灭在大陆,阻止他们逃往台湾省。

蒋介石

渡江战役后,第一、第二野战军按照毛主席指示直插西部,分别歼灭西南、西北地区顽固势力的同时实现迂回包抄,截断国民党向西逃窜的退路。

第三、第四野战军则向南推进,三野负责进攻福建一带,四野则清理留守两广的国民党军队。

如此一来,四支部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让国民党的部队插翅难逃。

可惜事与愿违,由于三野在渡江战役中损失过重,部队不得不在江淮一带休整一段时间,从而失去了堵截国民党军队的最佳时机。

当他们拿下福建时,已有十几万国民党军队逃往了海上,分别盘踞在宝岛、舟山群岛等岛屿。

此外,二野在西南地区的推进也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一些溃逃的国民党部队从云南边境逃往东南亚后最终被接到了台湾省。

从那以后,依海而立的海峡天堑成为了统一台湾的一大难题。

建国后不久,三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发动了金门战役。

但在陆地上势不可挡的三野到了海上,战斗力无法发挥出来。鏖战三天损失了近9000名战士后,司令员叶飞无奈下达了撤退命令。

近海作战都打得如此艰难,更别说跨海作战解放台湾。金门战役的失败,让毛主席意识到了海军、空军力量的重要性。

当时对台作战的总司令粟裕大将算了一笔账:渡海作战需要运送50万人,所有车马、武器、粮食弹药等一切装备,重约13.5万吨。核算下来,整个作战过程需要千吨以上的船只575艘。如果第一梯队的8个军总计6万人登岛,至少还需要2000艘登陆艇。

但按照1950年时我国的钢铁产能,就算把所有钢铁全拿来造船,也达不到渡海作战要求。

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商议后,决定向苏联求助。他们希望苏方能提供200架战斗机并代为培训飞行员,确保我军解放台湾时有足够的空军力量,此外请苏联派出舰队协助我军进行登陆作战。

斯大林同意为我国培养飞行员,但拒绝派遣舰队帮助我军解放台湾。因为老蒋有美国当靠山,他担心苏方直接插手台湾问题,会引起美苏两国的武力冲突。

由于缺乏作战的必要条件,解放军只能将解放台湾的时间推迟。期间,各大造船厂全力以赴生产军舰。1950年中,我军拥有了100多艘舰艇。

粟裕认为时机相对成熟,所以提交了详细的对台作战方案,毛主席批准了。就在全军上下整装待发时,意外出现。

粟裕

1950年6月朝鲜战争打响,美国第七舰队、第十三舰队的航母悍然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让我军解放台湾的难度再次升级。

另一边的朝鲜半岛上,北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美军将战线推进到了中朝边境上。

若朝鲜半岛完全被美国人控制,那么我国东北将直接受到美帝国主义的威胁。

出于大局考虑,毛主席将大批驻扎在东南沿海的部队调遣到朝鲜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再次被推迟。

和平统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央重新将解放台湾提上日程。

1955年1月,首次进行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攻克了台湾省的门户江山岛。

将士们战斗意志高昂,认为祖国统一大业即将完成,他们有信心和能力完成这一重任,但毛主席却提出缓一缓对台攻势。

此时,毛主席对台湾省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有他的考量。

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不久,又经历了3年多的朝鲜战争,整个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状态,实在禁不起战争的折腾了。

另外,毛主席等领导人经过朝鲜战争,深深认识到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战争比的不只是军队的战斗力,更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

美国为什么敢到处招惹是非、干涉他国内政,不就是仗着自己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的战争财吗?

在此背景之下,一五计划应运而生。

1954年10月,毛主席指出:我们正在执行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也正在开始。如果发生战争,我们的全盘计划就会打乱。我们的钱都放在建设方面了,如果发生战争,我们的经济和文化计划都要停止,而不得不搞一个战争计划来对付战争。这就会使中国的工业化延迟。

除此之外,1956年前后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朝鲜战争结束后,冷战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潮流。

毛主席意识到坚持用武力来完成统一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一旦海峡两岸战火重燃,很有可能会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这不利于新中国的发展。

美国等西方国家肯定会以此为借口,公然支持老蒋,打压和制裁中国,到时候国家发展会更加艰难。

于是,毛主席对待台湾问题的策略从武力统一台湾逐渐变成了和平统一台湾。

1955年3月,中央首次发表声明:中国人民会尽可能地采取和平商讨的方式去将祖国统一问题解决。

同年4月的万隆会议,周总理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发展五项原则,再次向外界传达了我国有意和平统一台湾的观点,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一致认可。

周总理

但从武力统台变为和平统一并不代表中央在台湾问题上有所退让,事实上毛主席在该问题上的态度依然十分强硬,容不得半点商量。

只有一条路

1956年,印尼总理苏加诺访问中国,毛主席热情接见了这位印尼国父。

谈话中,苏加诺力邀中国尽早加入联合国。然而主席却说:只要台湾省还在联合国拥有一席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就绝不会加入联合国。

苏加诺的想法不难猜测,当时联合国被以美国为首的霸权国家把持,早已引起了亚非拉国家的不满,它们想让更多国家加入对抗美国的队伍。

但台湾问题是主权问题,如果台湾省代表和中国代表同时出现在联合国,那不就中了资本主义分裂中国的诡计?

随后苏加诺询问毛主席对于台湾省的未来这一问题的看法,后者坚定地说:他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通往华盛顿,一条通往北京。

但是!毛主席补充道,通往华盛顿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台湾最后的出路必然是回归祖国的怀抱。

毛主席和苏加诺

毛主席说台湾省有一条通往华盛顿的路,是因为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美国一直在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对抗中国共产党,企图让被他们控制的老蒋统一中国,以此来实现对中国的变相殖民。

后来,老蒋逃离大陆时,美军提供军舰帮助国民党军队撤退。不然以国民党的实力,想要短时间内撤走几十万军队谈何容易?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害怕拥有五千年历史底蕴的中华民族复兴,因此继续扶植国民党反动政权,唆使他们反攻大陆。

老蒋数次派遣空军、海军袭扰东南沿海一带,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背后,都有美国人的影子。

朝鲜战争时,美国公然将航母编队开到台湾海峡,其中的威胁之意昭然若揭。

1954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老蒋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声称要将台湾省直接保护在美国的羽翼之下。

杜鲁门

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许多不明真相的中国台湾群众因此将美国视为救世主。

但正如毛主席说的,华盛顿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美国从来都只是将台湾省视为称霸亚太和牵制北京政府的工具。

工具是什么?不过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罢了,美国不会为了这些工具真的和中国拼命,解放战争就是有力的铁证。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出钱出武器帮老蒋打仗,甚至派教官训练国民党部队,夸下海口会帮他统一中国。

可当解放军势不可挡地收复南京、解放上海的时候,美国人在哪儿?他们跑了,其军舰没有帮老蒋打出任何一枚炮弹,直接转头驶离了中国海域。

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不如自己的解放军,美国人首先认怂了。是他们的战斗力差吗?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为了一个工具牺牲太多。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毛主席早看穿了美国人的色厉内荏,因此断言他们不可能为了老蒋跟中国拼命。

1960年,艾森豪威尔窜访中国台湾,同时派遣国务卿杜勒斯四处传播战争论,扬言将从美国本土再派一支航母编队到台湾省附近驻守,赠送给国民党大量先进武器,企图以此来威胁我国。

用武力威胁来实现政治目的,是美国人的老套路,这一招在对一些小国家屡试不爽。可他们想对中国用这招,那可就想太多了。中国人民从不主动挑起战争,但也绝不畏惧战争,不管对方是谁。

面对美国人的恐吓,毛主席果断给彭老总发了一封电报,大致内容是:召集军队炮击金门。

1960年8月23日,福建的前沿阵地上近五百门火炮、八十多艘军舰、两百多艘战斗机火力全开,一时间炮声如雷鸣一般。

一天之内就有三万多枚炮弹落在了金门岛上,岛上的山头都被削掉了几层。这轮炮击击杀了六百多名敌军,其中包括2名美军顾问。

正在台湾省访问的艾森豪威尔勃然大怒,当即命令第七舰队的舰船驶入台湾海峡和我军对峙。对此毛主席冷哼了一声,不过是一群纸老虎罢了。

艾森豪威尔

很快,我军的第二轮炮击来了,目标是打击横亘在海峡中的国民党海军舰船。

炮弹如雨点般落下,这一轮炮击精度极高,瞬间数艘舰船被击沉、击伤,但美军舰船却毫发无损。

看到周围的舰船不停中弹,美军显然也慌了,仓皇逃窜,再次证明了美国人不会为了台湾省拼命。

美国靠不住,台湾省通往华盛顿的路等于没有。如果有,中央也会给它掐断,台湾省只剩下通往北京这一条路。

而美国人发现老蒋没有反攻大陆的实力后,开始到处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种存在、中华民国台湾也是一个存在等谬论,企图分裂中国。

在美国与老蒋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中,他们数次提到领土一词,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事实。

一向对美国人唯唯诺诺的老蒋,这次难得有了点民族气节,拒绝了美国分裂中国的提议。

老蒋当然想反攻大陆,但他的目的是统一中国,而不是分裂中国。

他知道自己一旦接受了美国人的建议,那就跟石敬塘、汪精卫之流一样成为卖国贼了,他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他不想,更不敢做会被后世戳脊梁骨的事儿。

2月14日,老蒋在回答中外记者时说:在有着4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虽然中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扰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

对于老蒋的表态,毛主席十分欣慰,至少老蒋的内心还是一个中国人。

既然如此,海峡两岸就还有和平统一的机会,这也是促使毛主席改变对台战略的原因之一。

1960年6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毛主席提到:台湾宁可放在老蒋父子手里,也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现在叫蒋介石过来有困难,但问题总要有个想法,逐步地制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其实,老蒋考虑过与中央谈判。1956年,他主动安排曹聚仁前往北京,向我党表达了愿意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消息。

第一次国共合作,双方一同北伐肃清了北洋军阀势力;

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党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保护了祖国;那第三次合作,是不是能够实现祖国的真正统一?

想到这里,毛主席亲自给老蒋写了一封信,由章世钊带给了国民党人许孝炎,最终转交到了他手上。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老蒋管理;

如果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

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中正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

国共双方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这就是著名的一纲四目,也是后来一国两制的雏形。从信中不难看出,毛主席和党中央为了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让步。

后续国共两党又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海峡两岸曾无限接近统一,只是后来老蒋父子先后去世,还未成型的国共合作无疾而终。

统一中国,是毛主席那一代领导人一生的夙愿,也是全体华夏儿女最大的期盼。

虽然毛主席最终没能看到两岸统一、抱憾而终,但他始终相信台湾省会回归祖国的怀抱。如同毛主席当年接见回归大陆的李宗仁将军说的: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回归,任何人或者势力都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