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海军第3艘鲉鱼级潜艇卡兰杰号正式服役,该艇属于印法合作的鲉鱼级常规潜艇项目。2018年1月该艇正式下水,并在3年多后终于服役。
在新潜艇服役的同时,印度海军对于潜艇部队的远景规划也浮出水面。
按照印度海军的设想,在2021年印度国产第二艘核潜艇阿里曼达号和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也将服役,同时印度还有向俄罗斯租借第二艘攻击核潜艇的计划。
这样的话,印度在本国东西海域将各部署一个航母战斗群,而在东西方向上也会各有1艘攻击核潜艇和本国自产的所谓战略核潜艇存在。
另外,印度还计划建造6艘核潜艇,以全面加强本国在印度洋的水下作战力量。
同时,以上提到的鲉鱼级潜艇项目,该潜艇目前服役的版本是常规型,而印度近期宣布其成功进行了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AIP)原型机的最后测试,将会应用于后续的鲉鱼级潜艇之上。
以上便是印度在潜艇部队建设上的一些最新动向,而对印度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印度的规划是一回事,落实下去又是另外一回事。而我们对于想象没有任何兴趣,也不会将想象当做现实,因此考察印度这些规划的可行性实际更有意义。
在对印度潜艇部队的将来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印度海军潜艇部队的现实是如何的。
截止目前为止,印度海军潜艇部队的实力为:
1艘国产的歼敌者号核潜艇、1艘租借自俄罗斯的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3艘鲉鱼级潜艇、4艘209型潜艇、8艘基洛级潜艇。
其中209型潜艇是1986年到1994年期间引进的,2艘为德国原装货,2艘为印度马札冈船厂制造,目前该级艇已经服役30年左右,老化严重,难以执行复杂任务。
1986年,印度还订购了8艘877型基洛级潜艇,后续又追加订购2艘,绝大多数潜艇在1991年前交付,9号艇在1997年交付,10号艇在2000年交付。
也就是说印度海军的基洛级潜艇中最年轻的艇龄已经有21年了,而那些服役已达30年以上的基洛级潜艇也已难堪大任。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9号艇辛杜拉克沙克号,该艇在1997年服役,2010年因发生火灾致3人死亡,随后又耗费8500万美元运至俄罗斯维修。2013年初,这艘潜艇修复完毕后,在回国途中的地中海上又遇险情,由埃及海军派出拖船将其拖至塞得港。
而回国仅仅几个月后,辛杜拉克沙克号又在2013年8月14日发生事故,由于操作失误,一枚导弹击中了码头的安全墙,另一枚则在潜艇中爆炸,使得潜艇被炸沉,18名艇员死亡,这一自爆事件也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印度海军不甘心一艘宝贵的潜艇就这么损失掉,于是打捞出水后曾试图进行修复以重新使用,但因损伤过于严重,故而被用作训练靶舰。2017年6月,该艇被击沉,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一次死亡。
辛杜拉克沙克号的案例是印度海军潜艇部队基本素质的一次集中展现,事实上由于人员素质较差,印军潜艇部队的事故还要更多。
比较典型的便是租借自俄罗斯的攻击核潜艇在2017年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潜艇严重受损;而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也在2017年发生因操作失误导致海水灌入的严重事故;这两起事故都导致2艘核潜艇瘫痪相当长时间。
操作核潜艇的人员尚且如此,可见印军潜艇部队的基本素质是有多差。
尤其对于老化严重的潜艇而言,本就容易发生事故,再碰上这样的水兵,其实是更容易出事的。
但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人的操作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将1艘1988年服役的基洛级潜艇老黄瓜刷绿漆转让给了缅甸海军,就此完成了本国潜艇的首次出口,同时也使得缅甸海军拥有了首艘潜艇。
因此,现在的印度海军中,基洛级潜艇一共是8艘,这些潜艇尽管经过一定程度的升级,但是状态还是不怎么好的。
到此为止,大家应该能看出点什么来了:印度海军现役17艘潜艇,其中15艘常规艇中大部分都是老爷货,潜艇的更新换代出现严重断层。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核心点还是在于印度的国力、能力和期望严重不匹配。
2000年时,印度拿到了最后一艘基洛级潜艇,此时印军中无论是10艘基洛级潜艇还是4艘209型潜艇都在壮年期。
但印度此时便有了新规划,即著名的Project 75项目,按照规划印度将在30年时间内列装24艘新潜艇,其中2012年前到位12艘,2030年前再到位其他12艘。如果这些时间节点都能把握好的话,印度的潜艇更新不会出现断层。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05年印度耗资30多亿美元与法国达成了引进6艘鲉鱼级潜艇的合同——要知道当时印度每年的军费还不到200亿美元,由此可见鲉鱼级项目的分量该有多重。
之所以价格如此高昂主要是因为法国转让技术,由印度生产这全部6艘潜艇。而印度的船厂设施、工人素质及配套厂家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再加上印度人随时改动规划的毛病,结果直到2017年底首艘鲉鱼级潜艇才服役。
原计划在2012年前拿到12艘新潜艇,后来修正为在2015年前全部拿到6艘鲉鱼级潜艇,结果在2015年时毛都没见到,而项目延期带来的还有预算的严重超支。
所以大家可以注意下,印度海军在近年来的新舰服役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经费都被用来填坑了。当然了,鲉鱼级的坑只是其中一个,国产航母和驱逐舰的坑也不小。
所以现在我们也看到了,直到2021年了,在鲉鱼级项目开启16年后,区区6艘艇才服役了3艘,而10多年前的设计在今天还能先进吗?
而且最搞笑的是在2016年,鲉鱼级潜艇的机密资料外泄,涉及内容多达22400页。要知道,当时印度首艘鲉鱼级潜艇还没服役,这意味着什么已经不用多说了。
所以印度海军常规潜艇的现状就是,4艘209型和8艘基洛级日益老化,而新锐的6艘鲉鱼级目前只服役3艘,还面临技术落后和资料外泄及印度国产的三重Buff加成。
而核潜艇方面呢?
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在几十年磨一剑后终于在2016年服役,但如前所述该潜艇服役没多久就被自己人搞瘫了。印度第二艘国产核潜艇阿里曼达号在2017年下水,预估在今年服役。
至于这两艘核潜艇的性能,我们实在是不想多说什么,它能在服役期内自己不干掉自己就算合格。至于威慑能力,现在主要是射程700多公里的K15导弹,射程大点的K4导弹现在还停留在水下平台试射阶段,距实用化尚远。
印度海军真正具备威胁力的是租借自俄罗斯的阿库拉级核潜艇,但到今年租期已满,而且自2017年被撞坏后,我们始终不清楚这艘潜艇的修复状态。
前文所述,印度计划租借2艘俄罗斯的攻击核潜艇,但是根据印度海军目前的军费来看,不大可能负担得起。
印度海军现阶段再次重拾大建24艘潜艇,其中6艘攻击核潜艇的计划。抛开印度的技术能力不谈,仅从其海军现在每年仅30多亿美元的装备费来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现实情况来说,印度将其第2艘国产核潜艇成功入役,并将2艘国产核潜艇的问题搞定,另外再续租俄1艘攻击核潜艇;同时在常规艇方面,续建其余的3艘鲉鱼级,同时接受俄罗斯提出的3+3方案(即俄升级印军的3艘基洛级潜艇,并出售另外3艘同型潜艇),在现实范畴内是可以实现的。
而这些,基本就是2020年代印度海军在水下作战力量方面,能够做到的。至于其他的自行车,除了吹吹牛外,落实的可能性基本不大。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