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见的蔬菜不能吃吗?不要被谣言带进沟里!

抒情君 4

关注朋友圈,您会发现长辈儿转发的帖子多是各种养生帖子,而且养生帖子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危害性言论。具体说来,XXX吃了XX不治而亡、这种食物吃了致癌等类型信息多被疯传,但这样耸人听闻的帖子背后真的是真相吗?用最近传播速度较快的医生提醒:这三种蔬菜尽量少吃,含有致癌物,影响身体健康帖子与您剖析谣言,怀抱健康。

关于热点新闻,逐一识别真相:

食用无根豆芽容易威胁健康,甚至致癌?

社会中传言:无根豆芽在生长的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无根剂、增粗剂、防腐剂、漂白粉等化学有毒原料,经常食用有毒甚至致癌。

其实,无根豆芽在生长过程中的确会添加使用无根剂,但这些所谓的无根剂其实就是您常听说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说到具体比如像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等物质,这些物质的添加使用并不会存在所谓的安全问题。

无根剂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归属问题,由于监管范围划分比较混乱,无根剂这类物质既不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原食药监局)的监管名单中,也不在农业部的监管名单当中,这样一来就成了尴尬之事,所有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农用物资都必须在允许添加的名单中才可以添加使用,这样一来添加这些所谓的无根剂就成为了无规违法事件。

除了无根剂以外,像尿素一类的增粗剂、防腐剂、漂白粉等添加物质和豆芽是否有根并无直接关系,这些物质也没有各位想的那样可怕。您所听到的这些物质在食品加工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所谓的有毒并不是因为在某种食品中添加了这种物质,而是由于过量食用了这种物质。

具体说来,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无根水的主要成分是6—苄基腺嘌呤,这种物质的毒性很低,况且它的添加使用还存在一定的自限性(低浓度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起到作用,滥用不仅无意义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甚至导致豆芽无法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无根剂虽然可以与植物中相应受体结合调节植物的生长,但它们并不会对人体的生长造成相应的改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所谓的致畸、致癌等危害理论被证实。

当然,任何食品添加剂都有着其自身的添加范围,虽然这些无根剂一类的物质安全性上并无问题,但是在我们国家尚未出台相关规定之前,现在禁止在豆芽当中使用添加上述物质,建议大家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高品质豆芽。

吃了炒西葫芦会产生致癌物,对身体有害?

说食用炒西葫芦会致癌主要是由于西葫芦经过高温炒制后会产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这种物质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潜在致癌物,它的摄入和食道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口腔癌等癌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但请您注意,任何毒性物质想要产生危害都必须要达到一个致毒或者致癌的剂量,对于炒西葫芦这件事同样如此。

西葫芦虽然可以经过高温加热产生丙烯酰胺,但这个量需要具体明确,之前有学者做过相关实验,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的电磁炉对西红柿干炒和油炒(三分钟和六分钟),发现这个过程中产生释放出来的丙烯酰胺达到了360微克/公斤西葫芦,也就是一斤西葫芦才能产生180微克的丙烯酰胺(干炒和油炒结果一样)。

在《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中对丙烯酰胺的安全摄入量有明确限定,它的安全摄入量上限是2.6微克/千克体重,神经毒性的安全摄入量上限是40微克/千克体重。举一个案列,对于一个体重是65千克的正常人来说,能够承受的安全摄入量169微克。神经毒性的安全摄入量为2600微克,您会发现这两个数字相当于吃了1斤左右和14斤左右的爆炒西葫芦,您觉得靠正常人的饮食可以轻松满足这个剂量吗?更何况,安全摄入量并不是指一旦超过就肯定会患癌症,只是说超过这个限定量容易增加风险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西葫芦一类的蔬菜而言,一般建议大家可以水煮或者蒸食,这样一来丙烯酰胺的量会大大减少(一般仅有25微克左右);温度上不去,丙烯酰胺的产生量也就没那么多,产生速度并不快。

也就是说,对一个普通体重的人而言,想要靠吃炒西葫芦达成丙烯酰胺的致癌量,您需要单次食用一斤左右的西葫芦,这个量难以实现(毕竟还有其他美味菜肴);另外致癌的相关因素和烹调方式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可操作性强,水煮蒸食更健康,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所以炒西葫芦致癌的言论并不合理全面。

吃了蕨菜会致癌?

食用蕨菜会致癌言论当属常见新闻了,在蕨菜当中的确存在不少种致癌物质(原蕨苷、黄碱醇化合物、苯草酸等),其中最主要的物质是原蕨苷,本属遗传毒性致癌物,蕨菜的食用和食道癌、胃癌等癌症间存在密切关联。

虽然致癌,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可怕。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蕨菜归为2B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体可能致癌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日常生活中,和蕨菜一样常见的2B类致癌物就有多达200多种,泡菜、咖啡、手机辐射等皆包含在其中,完全没有必要太过恐慌。

癌症的实际发生,其实更多是生活中的多种因素(饮食、居住环境、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食物致癌仅仅是其中微小的一个层面,某些一旦吃了就会致癌等言论属于夸张标题说法,并不可深信。

具体再来说下安全剂量,之前有学者做过经口投喂食大鼠蕨菜的实验,如果把投喂给大鼠引发恶性肿瘤的蕨菜量换算到人体身上,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食用20年,每天食用350克—3.5公斤的剂量,况且经过烹调加工处理,致癌物质的浓度还会有大幅度降低;从现实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靠吃蕨菜真正致癌是一件难事,浅尝辄止并无害。

更何况,任何物质(食物)吃多了都会增加威胁,适量即可。

需要加深印象的几件事:

1、如果您细心观察,您会发现网络中出现了很多医生说、医生告诫、医生不买等关于医生的饮食和养生话题,出现这样的题目,更多是为了引您目光,噱头占有层面更大,请您正视;况且医生对于食物的相关知识并未进行过全面的学习,就像食品方面的专家也并不一定就对医学知识了解一样,这些理论说法更多只是一种噱头营销而已。

2、任何食物想要产生作用和危害都要达到剂量,聊到致癌等危害时请关注食用量。

3、看到这类文章或者视频时,请您先简要分析再相信和转发,客观评价,不盲目相信。

一则饮食相关言论,三种食物的危害反应,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达成;不必害怕,也没有必要恐慌,安全进食,理性看待;世界上并不存在那样轻而易举的致癌。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