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旅行,是梦想、是体验、是品味、是感动,更是珍藏。一个关于吉林的回忆,可以是绚烂的、是秀丽的、是多姿的,又可以是幽静的、是迷人的、是沉醉其中的。
吉林的初秋,到底美在哪里?
吉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1年,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比五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111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76.6%,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保持良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林草丰茂成为吉林鲜明的生态标识。
吉林积极回应群众的生态关切,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向秸秆露天焚烧这一老大难问题开刀,2021年实现秸秆全域禁烧;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集中开展重点流域治污行动,东辽河国考断面全部达到四类,饮马河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五类。
查干湖再现沙鸥翔集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与此同时,吉林森林、草原、湿地、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吉林在减排降碳的同时,把发展清洁能源作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最佳路径。
在风、光资源丰富,土地优势明显的吉林西部,投资3000亿元建设陆上风光三峡,打造省内消纳、电力外送、氢储能三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超过三峡电站装机规模;在水资源丰富的吉林东部,将累计投资2000亿元建设山水蓄能三峡,到2035年吉林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3500万千瓦。
中车集团投资450亿元在松原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从开工到第一批产品下线也只用了100多天。逐步形成集风电整机、叶片、发电机、储能设备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链。
吉林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贯通全省的两纵四横大水网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首个重大调水工程项目,创造了新中国重大水利设施办理最快纪录,投资1000亿元,在东中西三大板块间调水蓄水,实现全域水系河湖互济、纵横交错、丰枯调蓄、全面统筹万里绿水长廊工程,将建设1.35万公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水长廊。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和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形成林网成格、草地连片、湿地相嵌、河湖连通的绿色屏障。
查干湖夏捕开始了
吉林松原查干湖有冬捕,也有夏捕。眼下,夏季捕鱼已经拉开序幕。
从8月开始,查干湖的夏季捕鱼正式拉开序幕。随着渔工们慢慢向中心靠拢进行收网,一条条活鱼腾空而起,跃出水面。当地渔工介绍,这一网就能收获十几万斤活鱼。
冬捕是从冰面上下网,需要大量的人力集中作业,而夏捕是明水捕鱼,相对来说要容易很多。
在捕鱼的过程中,渔工们会选择大眼网,捞大放小,让没有长成的鱼继续在湖中繁殖。不同于冬天方便将鱼冷藏打包回家,许多游客夏季慕名而来,就是想现场品尝活鱼的鲜味。
1000亩鱼苗场中,每年可以培育200万斤鱼苗,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等鱼类。
查干湖的增殖放流期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此时的鱼苗还在生长期,自动化的喂鱼设备和24小时实时监控为这些鱼苗保驾护航。
再过一个多月,这些鱼苗将会投入查干湖当中。增殖放流不仅能够增加查干湖的鱼类数量,还可以利用鱼类对水的净化作用,持续改善水质,实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
从查干湖流域图可见,通过打通水系之间的通道,将松花江的优质水源引入湖区,从而扩大查干湖的水域面积,同时为了使湖水得到良性循环,在查干湖北湖,将湖水经过湿地降解引入嫩江,从而实现了松花江到查干湖再到嫩江的河湖连通。
如今,查干湖的水域面积达到了420平方公里,近70种鱼类畅游其中,年捕鱼量超6000吨,鲜嫩的口感让查干湖鱼的招牌越来越响。
依托有利的生态资源,当地大力发展渔业旅游项目,去年查干湖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森林高铁赋能新发展
在长白山天池游客中心,从沈阳乘坐高铁特意前来观看天池的闫女士,正在兴奋地抓拍照片。
对于第二次前来长白山游玩,但第一次以乘坐直达高铁的形式前往目的地的她来说,这一次的行程可谓是轻松愉快,惊喜连连。我在好多年前,坐车来过一次,当时就觉得特别折腾,而且时间也比较久。去年,听说白敦高铁开通了,就想等今年放暑假的时候一定要再来一次。来了之后发现确实挺方便的,直接就能到达长白山。长白山站以及整个景区服务都非常好,体验感也特别棒。
随着暑期以及天池最佳观景期的到来,像闫女士一样乘坐高铁直达长白的游客还有许多。作为一条方便百姓出行的高铁线,白敦高铁衔接长珲城际、京哈高铁,扩大了高铁覆盖面,形成了哈尔滨、长春、沈阳以及关内地区前往长白山地区旅游的快速客运通道。开通运营以来,白敦高铁累计发送旅客24.7万人次。
同时,这也是一条完善东北路网的高铁线。形成东北地区通往全国各地高效、便捷的高速客运网络,有效缩短了东北地区通达全国各地区的时空距离,助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白山站助理工程师范吉萍介绍,截至2022年6月,吉林省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76公里。高铁开通之后,给旅客提供了便捷的乘车条件,旅客可以直接乘坐高铁到长白山进行旅游。针对暑期旅客出行较多,车站也根据实际需求,及时增开了安检通道以及检票通道。
便利的交通也进一步激活了长白山地区的旅游经济。这条被称作为森林高铁的白敦高铁,贯穿了一望无垠的长白林海,经过川流不息的松花江源头水系,穿梭于重峦叠嶂的长白山脉之间,最终抵达在长白山脚下。
进入暑运以来,铁路部门更是携手长白山管委会共谋旅游资源开发,加强高铁、车站、景区间的接驳合作,推出高铁+长白山高铁+森林游等客运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为乘高铁游玩长白山的旅客打造便利、适宜的出行模式。目前,长白山景区日均接待旅客超过2万人。
长白山旅游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俊超介绍,结合长山铁开通,长白山旅游股份公司布局交通产业,通过高铁站辐射带动了周边的露水河狩猎场、红石峰旅游交通网络;包括池西的鲁能万达;池西区、池南区先后开通了12条旅游班线,打通长山北、西、南旅游的交通网络,为游客提供长白山舒适的旅游享受。同时高铁开通,也解决了游客以前来长白山的旅长游短的困惑。所以,现在能给游客留下更多时间,在长白山地区享受更好的旅游体验。
嗨玩梅河口 向快乐出发
骑矮马,看花海,逛田园,赏民宿,这是每一位来到知北村游客的共同体验,自从7月16日开业以来,知北村艺术田园生活度假区已经成为梅河口网红打卡的一个新的地标点,开业短短20天,这里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1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接近11万人。
从北京来吉林游玩的刘国庆,对充满着关东风情的知北村十分感兴趣,特意带着家人来这里体验。
2022年,露营成为许多家庭首选休闲方式。梅小野星光花海和海龙湖推出的露营营地项目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梅河口市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管家等新业态、新服务。作为这一新业态的一员,邱松远从起始的门外汉,逐渐入市登堂。
日渐丰富的旅游产品,日趋完善的旅游服务,让梅河口成为了很多游客的旅游打卡必选。从今年四月起,来梅河口旅游的人数逐月递增。
截至8月4日,梅河口市累计接待域内外游客约1092.49万人次,同比增长48.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06亿元,同比增长44.07%。东北不夜城、海龙湖景区成为梅河口旅游的爆点,分别接待游客274.5万人次和262.01万人次,带动城市客厅景区、梅小野星光花海、爨街、人民公园、海鲜夜市、诺亚水世界、鸡冠山等一系列旅游业态迅猛发展。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孙修涵
编辑:马贺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