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3月1日起,《长江保护法》正式开始施行,包括汉江、雅砻江、湘江、赣江等在内的一级支流也被纳入了生态保护范围,全面禁止掠夺性、生产性捕捞,严查电鱼、毒鱼、炸鱼等绝户捕鱼行为,生态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
然而,近年来长江流域的非法采砂依然屡禁不止,采砂地点具有隐蔽性、灵活性的特点,导致国家砂石资源严重流失,还对河道的行洪安全、航运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长江采砂业
长江流域的采砂业由来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巅峰时期一年的采砂量就超过8000万吨,大小采砂船遍及长江干流及通江湖泊。由于缺少规范,大量的非法采砂船(三无船舶)开始涌入长江,一个晚上就可获利数十万元。
采砂行业的盲目扩张加剧了行业乱象,长江干流河道被挖得千疮百孔,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规范采砂,我国在2001年正式颁布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2016年又批复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明确划定了禁采区、可采区以及保留区,对非法采砂出重拳打击,进一步规范了鱼龙混杂的长江采砂业。
令人担忧的是,长江干流的非法采砂并未彻底根除,见缝插针者不在少数。客观因素有两点:一是采砂行为隐蔽。长江水面宽阔,航运繁忙,过驳船只数量多,水面巡查难以全面覆盖。非法采砂者多利用时间差、打游击等方式在偏僻地区偷采,执法难度相当大。二是采砂主体隐形化。经调查,大多数出资采砂的船主基本都处于隐身状态,雇佣船工协助采砂,对巡查反应警觉,执法者很难对其造成有效打击。
据报道,长江非法采砂已形成产供销的一条龙产业链,从造船、采砂、过驳再到运输、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不少采砂者想方设法将采沙船包装成普通的运输船,外观上颇具迷惑性,到了夜间却大肆采砂,一晚狂采上万吨。一旦有陌生船驶近,采砂者便收起吸砂泵,快速驶离采砂点,国内媒体将其称之为长江上的隐形采砂船。
更有甚者,还有人利用涵闸、航道、港池等特殊项目的工程疏浚名义,将开采的江砂据为己有,私自售卖,从中牟取暴利。我们都知道,河砂、江砂、湖砂等天然砂产量低,人们称其为水中软黄金,经济价值不菲。因具有开采量大、粒径适宜、安全性高等优势,天然砂目前还无法被机制砂取代,市场价格也处于优势地位。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河砂一吨仅售2~3元,2010年时价格上涨到每吨15元左右。从2018年开始,国内砂石价格急剧飙升,多地已涨至每吨200~300元。从2020~2021年,全国天然砂的平均价格基本维持在140元以上,明显高于机制砂和粗骨料。
居高不下的身价或多或少刺激了非法采砂行业的蔓延。在十年禁渔背景下,一些重要的支流也被曝光存在非法采砂行为,汉江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汉江惊现千米采砂管,日采3万吨
2021年12月23日,湖北新闻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无人机航拍视角下可看到汉江河道边存在一条上千米长的黑色采砂管道,源源不断地抽取河砂。采砂地点为荆门市钟祥市胡集镇,估计每天可采3万吨,按照目前的河砂市场价格,获利可达百万元!
消息发布后随即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背后原因值得深究。
汉江是整个长江流域最长的一级支流,全长1577km,先后流经陕西、湖北两省。该江流经多个峡谷地段,砂石资源丰富,丹江口大坝以下河段有多年的采砂历史。
对于汉江的多砂河段,湖北省也发布了采砂规划(2018~2023):采砂区的总数为52个,其中汉江中下游30个,主要分布在襄阳、荆门等地;东荆河规划22个,分布在潜江、洪湖等地。总采砂控制量为3475万吨,每年的开采量不得超过695万吨。
这里要说明的是,工程采砂和非法采砂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地点有规划,开采量有限制,同时兼顾了涉河建筑物的安全以及河道行洪等问题;但后者却完全以谋利为目的,开采量往往超标,乱采滥挖,不顾及生态和桥梁、大坝的安全,很容易带来种种隐患。
事实上,汉江的非法采砂现象不止一次地被曝光、揭露。在2010年时就有媒体指出:从安康市汉滨区到旬阳、白河,沿途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采砂船,采砂后未回填的沙坑、砂石堆随处可见,河道千疮百孔。
据汉江边关庙镇的居民反映,有些采砂船已经开采了十多年,产生的油污、生活垃圾肯定会对水质、鱼类资源造成破坏。现在的河床,被挖得到处明礁暗坑,人根本不敢走到江边去!
更棘手的是,和汉江一样,很多支流的非法采砂船时常反弹,后期经过专项整治有所收敛,但仍未彻底根除,和长江干流如出一辙。
不可否认,采砂问题已然成为长江流域的一个突出问题。以鄱阳湖为例,根据我国著名鱼类学家曹文宣院士团队的调查,鄱阳湖采砂船的数量曾多达450艘,一年的采砂量相当于全湖20年的自然沉砂量——连续10年的高强度采砂,意味着鄱阳湖200年的沉砂量几乎被采挖殆尽!
我国砂石紧缺,水库淤砂可采吗?
我国砂石资源短缺,但很多砂石资源都存在开发利用的余地,比如在水库中淤积的泥沙,适当开采既保住了有效库容、延长了水库的使用寿命,又创造了经济价值,缓解了市场压力,一举多得。
根据2020年的《长江泥沙公报》,三峡库区内淤积泥沙量达1.4亿吨,排沙比仅为25.6%,淤沙量是冲沙量的4倍。从2003~2020年,三峡库区内淤积的总沙量已达到19.7亿吨,储量巨大,前景广阔。
近年来,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相继建成,导致三峡库区来沙量减少,但是水库群的淤沙总量依然在增加。2012~2013年,向家坝水库、溪洛渡水库先后蓄水运行;2020年,乌东德水库运行;2021年,白鹤滩水库开始蓄水。这些水库同样都是储沙库,不同库段的悬沙量及粒径大小有所差异,经调查评估后完全可以适当开发。
实际上,我国确实也是这么做的。2019年8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等部门在三峡库区展开采砂试点,在距离大坝33.8km、43.1km的两个区域内开采库区淤积的泥沙,累计清淤采砂435万m³,可利用量达200万m³。
疏浚神器天鲲号
另外,长江的疏浚砂也大有开发潜力。在过去,疏浚航道所产生的砂石被弃置浪费,如今湖南,湖北多地开始综合利用,将这些常规砂源变废为宝,效益显著。以湖北省为例,从2018~2021年,荆州太平口水域的疏浚砂已被利用了400多万立方米;再比如,长江口地区航道疏浚产生的砂石,已成为上海市滩涂造地的主要泥沙来源。
总结
长江的非法采砂问题由来已久,生态、安全隐患大,是一种盲目且短视的行为。面对国内砂石资源短缺的现状,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利用好水库砂、疏浚砂等边缘砂源,变害为利,兼顾生态保护,一举多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采砂管理是对长江十年禁渔的必要保护,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监督、共同努力!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