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金融工作会议三大任务是什么(简介这三大任务及落实措施)

抒情君 13

金融界12月27日消息由金融界主办的2022金融界银行业年会于12月27日盛大召开。本次年会以创变、向上、共生为主题,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财富金融、乡村振兴与县域金融等多个维度,共同探寻银行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出席年会并发表演讲。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邢炜表示,新时代十年,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支持重点领域成效明显;资产脱实向虚趋势得到扭转,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迈进,深化金融改革走向新阶段。

十年来,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银行业贷款余额从2012年初的58.2万亿元增加至2022年6月末的206.35万亿,增速达254.55%,年均增速为13.1%,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邢炜指出,中银协陀螺评价体系显示,商业银行一直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明显提升。同时,银行业不断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对高端制造、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金融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相关领域的信贷规模快速增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

邢炜表示,近十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监管层持续清理以影子银行为载体的脱实向虚、金融空转行为,坚决清理乱加杠杆、以钱炒钱的活动。不良资产处置大步推进,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一大批突出的风险隐患得到消除。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高风险的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9万亿元。蕴含巨大隐患的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同业理财较峰值压降99%,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

2017年至2022年7月末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3.5万亿元,已超过之前12年处置额总和。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67%,不良贷款保持低位运行,内生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过去十年,银行业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银行业机构数量由3747家上升到4602家,机构总数增加了855家。2007-2017年,五大行(工、农、中、建、交)资产总额占银行业比重从53.2%下降至35.5%,2018年之后逐渐趋于平稳,2021年年底为35.56%。邢炜表示,随着机构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机构类型的不断丰富,银行业金融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针对中小银行,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为中小银行增加了新的资本金充实路径。但需要注意的是,邢炜指出,中银协陀螺评价结果显示,通过测度商业银行资本积累速度与资本消耗速度的差值,发现城商行和农商行大部分为负,且负值较大,这也意味着中小银行的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银行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商业银行着重加强数字化转型建设。《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1)》调查显示,56.3%的银行家选择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重点,比2020年度高出1.2个百分点,数字银行、智慧银行、敏捷银行、开放银行已经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高频关键词。

在邢炜看来,现阶段,商业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不再只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而是将数字化战略全面融入到业务经营、风险管控、组织体系等方方面面,成为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邢炜表示,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商业银行顺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存贷业务,而是积极参与到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大资管链条中。

中银协陀螺评价结果显示,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在高净值客户数量和AUM上具备规模优势。中小银行长期扎根县域,与本地客户联系更为紧密,积累了大量大型商业银行无法兼顾的富裕和大众客群,为中小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空间。

本文源自金融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