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全面涨价_新能源电动汽车

抒情君 8

受我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 2022 年 12月31日终止的政策影响,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上牌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将不再给予额外补贴,虽然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将延续至2023年12月31日,但补贴退坡后,将势必给新能源车企带来一定程度的成本上涨,从而引发毛利率下降的结果。

对于车企来说,追求更高利润、避免亏损,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年后买车可能比年前多支出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费用,同样是无法接受的,是车企为了保住市场份额选择独自承受,还是让消费者买单?

11月份,多家新能源车企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比亚迪于11月23日上调相关新能源汽车官方指导价2000元-6000元不等,广汽埃安上调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3000-8000元不等,东风EV新能源将上调所有车型的官方指导价,预计上调幅度为7000元-9000元不等。

另外,AITO汽车、小鹏汽车、吉利、哪吒等车企,就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定金支付订单却不能完成上牌客户,推出限时保价政策。

当大家看到这些车企纷纷给出看似雷同的应对策略,不知道心里会作何感想,笔者认为,国家推出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初衷,是帮助我国新能源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手段,保市场、促销费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由之前的扶着新能源走路,到年后彻底放手,让新能源汽车实现市场化,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唯有市场化,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对于多家车企释放即将涨价的信息,笔者认为,大家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解读,并结合自身实际,决定是否要赶在年底前出手购买新能源汽车。

第一,少数底层车企的变相促销。底层车企指的是市占率很低、品牌价值不高、产品认可度低的一类企业,也就是那些销量低、业绩差的车企,这一类企业数量还是不少的,但是底层车企如果运营得力,完全有机会上升到头部车企行列,只不过这个几率很低而已。

对于这一部分车企来说,借助新能源补贴退坡前的最后半个多月时间,通过释放即将涨价信息,刺激一部分消费者冲动下单,不失为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

但消费者应该睁大眼睛,这部分车企受体量小的影响,即便是进入2023年,也未必能坚守涨价策略太久,因为真正的头部车企是不会给他们太多机会的。所以,他们在2023年有很大可能性,会为了稳市场,选择取消涨价,恢复2022年指导价,如果选择这一类新能源产品,不太建议大家年前出手,建议年后耐心观察看看变化。

第二,少数头部车企的底气十足。像比亚迪、特斯拉、五菱、奇瑞新能源等传统豪强,还有理想汽车、蔚来、埃安、极氪等已经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的造车新势力,都算是这少部分的头部车企。

特斯拉单车毛利率傲视群雄,即便是2023年选择继续降价,仍有较大利润空间,11月份更是一举突破10万辆大关,消费者对于特斯拉品牌的认可度已经到达一个难以撼动的高度。

比亚迪提前完成全年150万辆目标,旗下多款新能源产品月销轻松破2万辆,甚至突破6万辆,而且销售产品均价迅速提升至17万元以上,消费者已经进入闭眼买的模式。

五菱则牢牢把握低端微型纯电动汽车市场,并不断寻求向上突破,奇瑞新能源则从一开始就冲击精致化小车市场,旗下产品不追求低价。

像上面这些车企,都已经凭借产品力巩固了自己在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即便是2023年上调指导价,在经历消费者短期审慎之后,迟早会回归正常的销售趋势,而且它们其中大多数并未处于亏损状态,较高市占率和盈利能力,完全可以保证提价之后的市场稳定。

对于像蔚来、理想汽车等走高端路线的新能源车企来说,万元左右的价格波动,基本上不会影响其潜在客户的选择,真正受影响较大的是10万元以下的低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因为这个区间的消费者,对于几千元的波动非常敏感。

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彻底进入市场化环境,彼此之间的竞争将持续升级,2023年1月份整个市场将陷入短暂低迷期,随后开启震荡走高模式,到时候就是拼实力的时候了,相信很多车企会因为扛不住销售疲软,而被迫选择变相降价的策略争夺市场,所以,年底之前买新能源汽车,并不是绝对的正确。

那么,对于确实有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朋友来说,到底该作出怎样的决定呢?

对于预算10万元以下的购车计划群体,可以考虑赶在年底前入手自己钟意的新能源车型,首选头部车企;对于预算10-30万元区间的购车计划群体,在确保经济实力毫无压力的前提下,同样可以考虑选择头部车企的官宣涨价车型,如果预算不足,大可耐心等待年后观察形势变化;对于预算30万元以上的购车计划群体,我觉得2023年的新能源市场形势并不十分明朗,不急于赶在年底前出手;对于那些小众品牌,或者市占率极低的产品,笔者认为,大家还是三思而后行为宜。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