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为什么被淘汰(战列舰未来还能复出吗)

抒情君 22

战列舰的本质是集远程火力投送和对敌方主要火力防御的大型海上作战平台。主要用于舰队决战。是投射集中火力的海上平台。

我们先说一下战列舰的主要用途:

远距离投射集中火力进行舰队大决战在大决战中承受主要火力打击战略威慑作用

战列舰的出现自15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末结束。

而战列舰开始真正的走上海战舞台则是自17世纪中叶的英荷战争开始。发展至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到达巅峰。性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顶峰。后逐步没落。到1993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下面,笔者将会详细的讲述战列舰的发展历程。

风帆战列舰时代

时间回到15世纪末,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建造适合远洋航行的大型船只,开始利用风力替代人力航行。而冶金技术的进步也使前装滑膛炮成为一种可靠的武器。当这二者开始结合在一起,贯穿大航海时代的盖伦帆船就出现了。这是第一次将帆船与战舰结合。届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正是靠着这型战舰建立海上强权。

▲盖伦帆船

盖伦帆船对适航行与火力的要求是压倒一切的条件,以便在战斗时抢占有利阵位,发挥优势火力。17世纪,英荷战争中的主力帆舰均为清一色的低舷、横帆、两舷装备加农火炮,多艘这样的舰只排成一个长列以发挥两舷的火力优势。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期间发布的《海上作战条令》明确的把纵队定为海军作战时的标准队形:"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单纵阵)前进……"这也是"战列线"(line of the battleship)这一名称的首次被使用。

▲英荷战争

在风帆战舰时代,建造吨位更大的船,装备更多的火炮,显然是在海战中有更大的优势。但对于吨位和火炮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来说,并不是不能打。因为风帆时代的动力系统(即帆缆)大多外露且无防护,加上当时火炮大多只能从侧舷固定位置射击,射程近命中率也低,使得我一个21炮的风帆战舰对上42炮战舰时,仍然有相当的概率摧毁对手的风帆,使对手丧失机动能力,进而让自己移动到对方舰首舰尾的火炮死角区域倾泻火力消灭对手。

铁甲舰时代

战列舰以这种基本形态一直到了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到了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问世。工业革命的成果也被应用到了海军战舰上——蒸汽动力、金属船体、装甲和新式火炮。

这一时期的战列舰,往复式蒸汽机代替了风帆和索具,桅杆则为了火炮控制、观察和信号通信等工作的需要而保留下来;后装弹线膛火炮取代了原先排列在两舷的旧式火炮,新式火炮重量重但数量少,配备在舰甲板的中心线上的装甲炮塔里;越来越厚的装甲覆盖了船身以抵御新式火炮的攻击;木制的船体已经无法负担沉重的新装备产生的应力,不得不用金属建造整个船体。

▲铁甲舰代表——定远舰

▲现停泊在威海湾的同比例复制定远舰

Part 1 战列舰交战方式的演变

发展到铁甲舰时期,战列舰的主炮系统、弹药库、指挥系统(舰桥司令塔)和动力系统都被厚重的装甲严密保护在装甲盒之中,这使得12寸口径的战列舰,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战术,在海战中击败14寸口径的战列舰——对上层建筑、副炮和非装甲区的伤害并不会实质性影响战列舰的战斗能力。动力系统和火炮系统的革命性变化,迫使所有的国家将战列般越造越大,火炮越造越强,任何明显低一档次的战列舰,几乎就完全丧失了进入战列线的可能——而风帆战舰时期,规格比较低的战列舰仍然可以在战列舰上发挥相当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战列舰,还没有装备无线电通讯系统。你派出一只庞大的舰队,但却不知道对方的主力在哪里,而大海广袤无垠,一支大舰队在大洋中发现另一只舰队的概率很低。故从作战效率考虑,将一只大舰队分散成几次规模适中的小舰队,在大洋中分散巡逻,反而更有效率。这同时也要求各被分散的小舰队,在发现对手的同时,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消灭对手(因为你没有无线电呼叫几百公里外的友军)。这使得力量处于弱势的海军国家也敢派出自己的海上力量,在大洋中与对手进行小舰队的决战——弱势国家只是小舰队数量少,但每支小舰队的规模和战斗力,甚至要比强势国家的小舰队略强,强势国家虽然大区域内力量占优,但同一时间内投入战场的力量并不见得占优。

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主力舰队集中使用的战术成为了可能。强势的一方依靠大量辅助的快速巡洋舰驱逐舰在大洋中执行侦搜任务并跟踪锁定敌方主力舰队后呼叫本方主力舰队形成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这样的主力舰队大决战的代表便是日俄对马海战。

▲日俄对马海战

对马海峡海战结果再次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舰巨炮主义推向颠峰。

这就导致了,自日俄对马海战之后的二十年,战列舰的造价迅速攀升,而数量迅速下降。一方面,火力和装甲更好的战列舰,对规格较低的战列舰会形成明显的碾压优势,故所有海军国家都将提升战列舰吨位和火力的优先级大大排在提升战列舰数量之上。

这就造成了一战时期的大国海军之间,弱势海军的主力舰队演变成了存在舰队。弱势海军主力舰队出航,被对手的快速巡洋舰发现后必然要面对对手集结的优势主力舰队拦截,进而在决战中大概率被全歼。弱势海军必然无法承受这种结果,故最优的策略反而是呆在防护严密的军港拖住对手更多的海上力量更划算——日德兰海战印证了这个结论,故此之后那种风帆时代通信基本靠旗语灯光的势均力敌的小编队战列舰对战再也见不到了。

▲日德兰海战过程示意图

▲日德兰海战英国皇家海军舰队

▲日德兰海战中德国公海舰队

日德兰海战是海战史上战列舰队最后的告别战

Part 2 潜艇和鱼雷带来的威胁

一战前的战列舰有在敌方港口堵门以封锁敌舰队出海的功能,但随着潜艇和鱼雷的发展,潜艇和鱼雷就对战列舰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处于停船状态下的战列舰,简直是给潜艇刷战绩。经典战例可参考U-47号潜艇击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

▲U-47击沉皇家橡树号

Part 3 战列舰对陆攻击的费效比

战列舰利用火炮口径优势轰击地方陆上阵地,为己方陆军提供火力支援。虽然可以,但是由于战列舰过于金贵,一旦战列舰被击沉,那么损失极大,从人员,装备,经济上都是如此。而且对陆火力支援,巡洋舰也可以胜任这项任务,何况后期还出现了航母舰载机对地轰炸这个有力竞争者。

关于战列舰进攻要塞。我举一个经典战例:一战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此场战役,英法联军舰队欲突破土军的防御,集结数艘战列舰对岸轰击,却在进攻的过程中触发水雷,并受到土耳其岸防炮的轰击,损失惨重(3艘沉没,3艘重创)。

▲英法联军正在沉没的战列舰

▲土耳其的岸防重炮

Part 4 战列舰射控技术的发展与航母舰载机的崛起

文章开头说到,战列舰的主要作用是远程火力投送,那么远程火力投送需要什么呢?需要观瞄设备的瞄准,计算出弹道,最后在交由威力巨大的主炮将炮弹倾泻出去。因为站的高看的远,所以观瞄设备一般都设在主桅杆上,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野。后来,随着水上飞机的发展,水上飞机被带上了战列舰,观瞄工作逐步有水上侦察机代替。这样能够站的更高嘛。后来人们想到,既然观瞄由战舰转移到了飞机上,那么如果火力投送也用飞机呢?

当然,在飞机的性能不够好时,暨飞行速度慢,载弹量低的时候,可能还不能胜任集中火力投送的问题。但当飞机的性能提高后,也能很好的完成火力投送任务,甚至其效率还超越了主炮。这时一种起初未被重视起来的舰种——航空母舰的巨大价值被体现了出来。

▲舰载水上飞机

▲早期航空母舰——日本凤翔号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对比,作为最强战列舰——大和号。其主炮最远射程是42公里。而零式舰载机在不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最远航程仍可到2222公里。还可以挂载两枚60公斤级别的高爆航弹。

▲正在从航母上起飞的零式

逐渐的,海洋霸主的地位开始向航空母舰倾斜。航空母舰在观瞄距离和火力投送距离上都有战列舰不可比拟的优势。

▲正在遭受美军飞机进攻的日本大和号

Part 5 反舰导弹的出现

当战列舰遇到反舰导弹会怎么样?二战中还真有这样的案例,只不过是鼻祖级反舰导弹——弗里茨X制导炸弹,其装弹量达到了1400千克,全重1.5吨.全长3.2米采用无线电制导,堪称世界上第一种反舰导弹。

而被击沉的则是准备向盟军投降的维内托级新锐战列舰的加强型——罗马号战列舰,此型战列舰代表了意大利最高水准。 1943年9月9日,准备前往马耳他向盟军投降的意大利罗马号战列舰在驶离港口不久后便被德国人发现,并派出轰炸机携带弗里茨X制导炸弹,从6000米高空进行远距离精确打击。第一枚炸弹贯穿了罗马号的七层甲板,在水底爆炸;第二枚则命中罗马号弹药库,并引燃了发射药,过了一会儿,火势蔓延到下一层的弹丸,弹药库发生了殉爆,猛烈的爆炸直接将二号炮塔发射升空,上层建筑被毁,不久后,罗马号沉没。

▲德军弗里茨X制导炸弹

▲意大利罗马号战列舰

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反舰导弹逐步成熟,威力,精准度,射程等均有了很大程度的飞跃。战列舰一步步的沦为了体型巨大的靶子。

———————分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有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取得的优秀战绩掩盖了战列舰的光芒。而战列舰的战略威慑地位也被战后的航空母舰及战略核潜艇所替代。

最后,欣赏一下战列舰的浪漫吧

▲衣阿华级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

▲黎塞留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

———————分割线———————

战后苏联发展了一型重型导弹巡洋舰,部分西方媒体成为战列导弹巡洋舰。(其火力类似于战列舰所带来的强大震慑力)即基洛夫级核动力重型导弹巡洋舰。 一称为武库舰

▲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海湾战争中的依阿华级战列舰

这也是战列舰的最后一次作战

写在最后

拆除战列舰硕大的炮塔,布置上垂发系统,还能利用上甲板下面的空间,前面保留一门高精准度的速射炮。拥有小于战列舰又大于驱逐舰的体型,这就是战后的导弹巡洋舰,它也是战后海军火力投送平台,只是,你不再叫她战列舰。

当然,相信很多大炮巨舰爱好者们,包括作者本人在内还是很想念那个浪漫的海战年代,期待着她的复出。可能就是这样的中二情怀吧。

当大型军舰上的能源及电力持续供应问题得到解决后,可以试想着这样一个海上作战平台。有两座三联装的电磁主炮,上百单元的垂发装置,激光防空武器和近程防空武器搭配,再配有宽阔的飞行甲板和机库,携带垂直起降战机。高度整合的指挥信息系统。十余万吨级的满载排水量。当他出现在大洋之上,406毫米电磁炮弹刺破空气,带着激波,以数马赫的速度冲向目标,数百枚导弹万箭齐发,舰载机在空中集结,筑起新的空中长城。一艘巨舰融合了水面舰艇的所有武器。她,象征着绝对海权,展现着国家实力。届时,你可以再次叫响那个响亮的名字——The Battleship!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