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新冠疫情会像2002年的SARS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想到它却像一个诡异的幽灵,来无影、去无踪,而且不讲武德,阴魂不散,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海啸,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小小的病毒已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2022年7月,金城兰州爆发新一轮疫情。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兰州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98名雄关儿女主动请缨,挺身而出,白衣作战袍、慷慨赴金城,火线支援兰州。我有幸成为了千里驰援、执甲逆行中的一员。
7月19日13:48分,接到嘉峪关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泽川主任的电话,通知迅速集结队伍,带队支援兰州,15:00在卫健委院里集合,乘车前往兰州新区。挂完电话后,虽然我早有思想准备,但真正要出发时还是有些紧张慌乱。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爱人时,她平静地对我说:去吧,家里有我呢,你照顾好自己就行。我抱了抱她,一边收拾行李,一边通知队员火速集合。
作为一个非呼吸专业的医生,带队去参与救治新冠患者,我内心不免有些忐忑,虽然之前经历过援沪培训,但真正参与实战,还是有些心虚。一路上我把之前援沪培训时的制度流程和九版指南及防控方案重新复习了一遍,尽力做到心中有数。
一路上舟车劳顿,20日凌晨三点我们抵达兰州新区,入住驻地酒店后,医疗队领导小组紧急召开小组会议,讨论分组分工。根据工作性质,为保障顺利完成本次支援任务,医疗队成立了8个工作小组,并明确了各个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人员配置。此外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医疗队成立了两个临时党支部,制订了临时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计划。
清晨8点,队员们来不及好好休整,就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培训考核工作中。嘉峪关医疗队负责兰州新区方舱医院2号舱A、B两个病区。7月20日晚上8点A区开舱收治病人,随着最初开舱的第一批5名患者进住,病人相继一批接一批涌入。不到24小时,A区的160张床位就达到警戒线,于是我们立即开放B区床位。队员们一边快速适应方舱环境,一边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方舱内的工作内容繁杂琐碎,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去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到下面的工作。
队员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顶着高温酷暑,穿梭在病区内,进行患者入住登记、查房问诊、健康宣教、传染病卡填报、生命体征监测、各种记录书写、信息采集汇总、采血化验、核酸采样、餐食发放、医废处置、卫生清洁等工作。每一项工作看似平常,但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用品,所以比平时的工作更加费时费力,更需要关注细节,标准和要求也更加严格。
酷暑天气,队员们防护服下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防护口罩把队员们精致的面庞勒出道道血痕,虽然辛苦,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临阵退缩。病区里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幼小婴儿,大家用温暖的态度、关切的话语、暖心的举动,抚慰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灵,平复他们紧张焦躁的情绪,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一起战胜病魔。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隔着防护面屏,但这丝毫隔绝不了医者的一颗仁心。医疗队边工作,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他们良好的形象素质、敬业的工作作风、忘我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工作质量赢得了患者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大家日夜坚守,用辛劳的汗水和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最美雄关逆行者的风采。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理念。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连,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我们坚信,疫情的阴霾终会消散。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每个人的绵薄之力必将汇聚成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一定能很快扑灭这次新冠肺炎疫情。
(撰稿人:李飞 )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