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啦~~
在广平县及周边地区,农历腊月是二十三是送灶君上天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在锅台上方张贴了一年的灶君像(俗称码的)揭下来烧掉,说是送灶君爷上天。腊月二十八再贴一张新的刻版画像,把灶君爷请回来,张贴画像时,不要张贴端正,一般要向内倾斜,因为有灶君爷向里倒,家里粮食吃不了的俗话,这该是贫穷年代人们的美好愿望吧。
传说中,灶官(灶王爷、灶君爷)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天神,他潜伏在各家的厨房里,监视一家老小。二十三这天晚间,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这一家人来年的吉凶祸福。于是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便把麻糖作为祭品,好让灶王爷在汇报时多讲甜言蜜语。故此,每家灶君爷神像的对联都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以前,生活贫困年代,祭灶后的芝麻糖就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美食。这天家庭主妇要用高粱秸秆灶君爷要骑马升天,为什么要用麻糖呢?相传宋时,宰相吕蒙正从小家境贫穷,和母亲栖身于彰德府东北永和县,即现在的安阳县曹马村中间的鸿源寺内。寺内的长老,满腹经论。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用黄米、小麦、芝麻为原料制成香甜酥脆的芝麻糖。吕蒙正家虽一贫如洗,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以深得长老器重。长老不仅每天教他读书识字,吟诗做赋,还常赏些芝麻糖让他母子品尝。
公元976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日,人们都在忙着送灶君爷上天。吕蒙正从外要饭回来,母亲对他说儿呀,‘灶君爷’一年到头跟着咱挨饿,在他上天时,拿什么给他吃好呢?。吕蒙正突然想起前几天长老送他娘俩的芝麻糖,赶紧供到灶君爷像前,这灶君爷看到这香甜酥脆的芝麻糖,便贪馋地吃起来,不小心沾住了嘴。待他返回天宫,大帝询问时,他欲说但张不开口,只是一味点头。大帝以为灶火之神连连称赞吕蒙正人品,于是就颁旨降福,赐官仕于吕蒙正。
第二年,吕蒙正果然居天下数百名举子之冠,考中状元。他为报答长老教育接济之恩,扩修寺院,并拨黄米、小麦各500担,芝麻100担,让长老广授芝麻糖制做技艺,作为当地百姓谋生之本。一时,芝麻糖作坊遍及全村。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百姓也纷纷效吕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灶火之神,祈求大帝降瑞赐福。这样,世代延袭,流传至今。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