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工作总结(人民陪审员年度个人总结)

抒情君 27

人民陪审员心得体会(陈国林)

2019年,经过严格考察考核程序,我被大庆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人民陪审员。对此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在成为人民陪审员之前,不要说去参加庭审,就是人民法院的门都没有进过。庭审的情景原来只是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过,因此对参加庭审既心生向往,又有几分忐忑不安,唯恐我有限的法律知识难以胜任人民陪审员的庄严使命。

在参加了培训学习和庭审以后,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法官工作的辛苦,对法官的敬意油然而生,也对人民陪审员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深深感到当好一名人民陪审员并不是一件简单又轻松的事情,只有以强烈的工作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真积极地投入到陪审工作中去,才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陪审员。

一、增强学习意识,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和职业素质

要在审判组织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充分发挥陪审制度的功效,就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职业素质。我本身不是学法律的,要真正胜任人民陪审员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一是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学理论的学习。要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人民陪审员工作手册》,努力做到读懂、吃透,以便在陪审中能熟练运用。二是关注司法实践中案例的分析。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案件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三是注重加强与法官的交流和沟通。在参与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动与法官交流、沟通,了解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和定性,不断积累经验,提高陪审水平和办案能力,保证案件质量。

二、增强履职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为了认真履行职责,行使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履行义务,自己一定要在心中树立一种意识:时刻把人民陪审员工作当作一件还有意义的事情来办,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个案件的审理工作。首先,在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自己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案件的审判中去,认真听取案件的审理,做好审判长安排给自己的庭审工作,做到既把握好工作的尺度、角度,又能杜绝陪而不审当陪衬。作为业外人士,自己也能依据自己朴素的正义感和对事实的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件,发表自己认为合乎公道和良心的评议,以弥补合议庭其他成员的不足,正确行使人民陪审员权利。其次,自己要珍惜每一次陪审机会,在审判案件时尽量认真做好笔记,对照法律条款进行分析和研究,认真总结审判案件的工作经验,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法官请教,努力提高自己参与审判的能力。最后,在庭后对案件的评议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建议。有意而为,不仅是有认真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的意识,更要在讲法律、讲政治的前提下确保自己在陪审工作中有自己的意见,不能人云亦云。特别是在评议案件时,要依照自己的意志判断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注意听取合议庭其他成员的意见,使案件的定性、量刑更符合法律规定。

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陪审员来源于人民,我们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一名陪审员既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同时又要用情于民,以一种朴素的正义感作出合乎公道、良心的判断,注意责、权、利的统一,法、理、情的一致,坚持宽严相济,以彰显公平和正义,不负人民的重托。要让冷冰冰的判决增加温情,我认为这是一名优秀人民陪审员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一般而言,法官审案重法律、重证据,而当事人法律知识匮乏,造成了许多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理解。而作为人民陪审员,从身份上让当事人更具有一种亲切感,通过解说政策法律、解答当事人的咨询、调解,可以起到释疑解惑、消除误解的作用。同时,陪审员如果能够用心用情去和当事人进行沟通,能够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不厌其烦地讲法律、讲道德、讲亲情,细致地做调解工作,从而在当事人和法院之间也会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早日促成案结事了。同时,用情于民除了在案件的审理中,自己还应该积极发挥陪审员的普法教育功能和纽带、桥梁的作用。人民陪审员也是开展普法教育的宣传员,有义务和责任做好普法教育。在生活中,自己要多给身边的群众讲法、释法,向公众介绍人民陪审员制度,帮助群众了解法官的思维方式,了解法官对案件事实、证据的判断标准,了解诉讼程序的运作方式,让民众认识到裁判是由法官与陪审员共同作出的,是通过民众参与司法的过程达成的,以加深民众对司法的认同感,减少法官与民众之间的隔阂,使民众相信法律、相信法院、相信法官。

一颗初心,慢煮岁月,岁月洗礼,终会沉淀真正的美,而自己在等待和期盼的路上一直没有停歇。人民陪审员对于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次次陪审,都是一次学习;件件案子,都是一份阅历;点点滴滴,都是一份成绩。如果自己能够做好陪审的每一个案子,我相信那就是我人生历程上的又一次成功。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法律知识,更好地履行人民陪审员的职责,争当一名优秀的人民陪审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