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嫦娥舒广袖(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诗的意思)

抒情君 6

前言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这首词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

几十年来,人们光知道词中杨柳的含义,却忽略了桂花是何人,就连很多文学评论家也都从未谈及此事。只有深度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才能感知到,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实际上表达了对两位夫人的怀念……

毛泽东

毛泽东把多年深情,赋予一首《蝶恋花》中

1957年,在写给旧友李淑一的信中,毛泽东用一首《蝶恋花》来表达对杨开慧的思念之痛: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62年5月,章士钊请教毛泽东《蝶恋花》中的骄杨作何解释,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可见,骄杨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礼赞和怀念。

毛泽东

可是,这首富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诗,却引来了一场小麻烦。江青也想让毛泽东写一首描绘自己的诗词,于是跑到毛泽东的住处,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她是骄杨,那我是什么?

毛泽东没有理会她,半晌没有出声。他脸色苍白,那燃烧了半截的香烟在手指缝里抖动着。

9月1日,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儿子毛岸青,结婚后携妻子邵华来中南海看望爸爸。毛泽东望着坐在膝前的儿子儿媳,不无伤感地说:你们的妈妈很贤慧,很有魄力!我很想念……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点燃一支烟后,那激动的情绪才稍许平静下来。

毛泽东

毛岸青、邵华激动地要求爸爸给他们写一幅《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字作为纪念。毛泽东走到桌前,慢慢地蘸着毛笔,凝神思索。站在旁边的儿子、儿媳屏声静气,唯恐扰乱父亲的思绪。良久,毛泽东才展开宣纸,缓缓地用手抚平,然后提笔运腕,写下了我失杨花四个字后,静静地站在桌前。

爸爸,不是‘骄杨’么?邵华以为是笔误,忍不住在一旁提醒着年迈的爸爸。

毛泽东思索了一下,坐下缓缓地说道:称‘杨花’也很贴切。

接着,毛泽东笔墨酣畅,一气呵成,写完《蝶恋花》这首词,双手拿起来,郑重地交给儿子儿媳。孩子们接过父亲的题诗,轮流地捧在手里观赏品摩。

毛泽东

其实,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怀念的并非只有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个人,吴刚捧出桂花酒的桂花可能指的是贺子珍。因为贺子珍生于桂花飘香的中秋时节,她的父母便给她取名桂花又名桂圆。上学以后,她嫌自己的名字太软绵,便改为自珍,取善自珍重之意。同毛泽东结婚后,她曾请丈夫给自己另取一个名字。毛泽东说不必了,自珍这个名字就很好。后来填表时别人误写成子珍,而在中央苏区为前委保管文件的贺自珍为便于签字,也把自珍写成了子珍,于是贺子珍这个名字就沿用了下来。

后来在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曾让他们的女儿李敏给贺子珍捎去一对盘子,盘子上画有玫瑰。因为玫瑰的瑰与桂圆的桂同音,所以父女俩经常用玫瑰暗喻贺子珍。李敏在自己的房前种上了一片玫瑰花,毛泽东还经常给那些花儿浇水。

毛泽东、贺子珍

几十年来,人们光知道词中杨柳的含意,却忽略了桂花是何人,文学评论家也从未谈及此事,这可能因为他们不知道贺子珍的乳名。不仅毛泽东笔下的桂花酒指的是她,而且寂寞嫦娥舒广袖也指的是她。所以笔者斗胆推测,毛泽东写的《蝶恋花》,是表达对两位夫人的怀念。

不过说到底,以上这些也都是笔者自己的分析,目前官方对于毛泽东这首词的解释还是以怀念夫人杨开慧烈士为主。

杨开慧画像

她是毛泽东心中永远的骄杨

1920年冬天,毛泽东与杨开慧结了婚。那天,新娘没坐花轿,只夹着一个书包自由地在蔚蓝的天空下跳跃着,欢声地歌唱着,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教员宿舍——妙高峰下的专山祠,来到了她所挚爱的人身边,自由地同毛泽东成了亲。这是一场多么简朴而又多么圣洁的婚礼啊!她同毛泽民的爱人王淑兰和陈昌的爱人毛秉琴,合着办了一席六块银元的晚宴,亲切地招待了在长沙的八位挚友。

婚礼上,毛泽东告诉各位:等革命需要时,我还要顺便带开慧同志回韶山老家拜祖宗,还要带她去见我那‘石头娘’呢。(石干娘,位于毛泽东故居上屋场附近)

毛泽东风趣的话语,把婚礼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齐身站起,亲切地碰杯祝福。毛泽东与杨开慧沉醉在新婚的无限甜蜜中。

杨开慧

新婚不久,毛泽东、杨开慧将家安在长沙城东小吴门外清水塘。这里偏僻幽静,四面花木环绕。特别在夏日,那断断续续的蝉声从不远处的树林中传来,给这对亲热无间的小夫妻创造了一种恬静、安然的环境。

这个家是杨开慧用柔情蜜意筑成的温暖巢。在外东奔西忙的毛泽东因不愿辜负爱妻的一片深情,只好将家里的书桌当战场,没日没夜地奋笔疾书。这时,杨开慧总会体贴入微地点上驱蚊的蚊香,或静静地坐在丈夫身边,用葵扇招来习习凉风替丈夫解暑。

毛泽东工作起来会忘掉一切。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他虽然在不停地拍打双脚,却仍伏案工作至深夜。杨家只有一只供取暖的烘笼,通常是杨老夫人专用。细心的开慧,每天晚上等妈妈睡了,再往烘笼里添些炭火,悄悄地送到丈夫脚边。

杨开慧与儿子们

1923年,他们的长子毛岸英已满周岁,不甘困于樊笼的毛泽东决心离湘远行。可性格倔强的杨开慧却决定,要么丈夫不走,要走就把她和孩子一起带上。这两点恰恰毛泽东又不能接受,于是她同丈夫就这样僵持不下。她哭着,诉说着。面对女人的眼泪,和孩子那亲热的牙语,毛泽东碰上了自为人夫做人父以来最大的麻烦。用他的乡音说,到了推不脱奈不何的困境。

可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他的离心已决,任何事也阻拦不了这个性格刚烈的男子汉。这一次,他同妻子吵翻了。游子远离,必有一种依依惜别之情,离别时,杨开慧却拒绝送行。毛泽东孤独地踏着长沙东门外的铺地寒霜,披着半边残月,徘徊在清水塘边。他等待妻子的回心转意。他是多么渴望在离别时听到最亲爱的人道一声祝愿之词。然而,他没有看到心中渴望的那片红霞,火车汽笛长鸣,站台上仍不见开慧的身形。

有情人总是心心相印的,就在毛泽东走后,杨开慧浓烈的思念之情日盛。而这时,毛泽东一封家书飞到了她的手中。杨开慧将信贴在胸口,心久久不能平静。她默默地念着丈夫写的那首《贺新郎》,心中愈发思念她的丈夫。

毛泽东

1927年春天,党内外掀起了一阵狂风,信念坚定的毛泽东为了获得雄辨的驳斥依据,决定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他同妻子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韶山,应验了他新婚时的诺言。

出乎杨开慧意料,毛泽东的故乡土屋是那样简陋陈旧,邻居、乡亲是那样地面黄肌瘦,一个个显得精疲力尽。他们用陌生的无精打采的目光,看着面目清秀,打扮端庄的杨开慧。当兴致勃勃的杨开慧走到他们中间问长问短时,那些农民只会瞪着茫然的眼睛或点头或摇头,全然没有一点亲热的气氛。

晚上,坐在床沿上的开慧望着那爆着火花的油灯默默出神。她不知道,夫家人如何对她这样冷落,反应这样木然。开慧把这个想法告诉正凝视窗外的毛泽东,毛泽东重重地叹了口气,走到开慧跟前说:家乡的农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这般麻木……乡亲们以为我们在外面吃得好,穿得好,所以用那种隔世的眼光来看我们。这不怪他们,他们是被穷逼成咯样子。而我们共产党员却有责任去唤醒人民群众,把革命真理告诉乡亲们……

杨开慧顿觉豁然开朗,她赞同地点点头,出主意说:那我们办个农民夜校吧。湖南省长、军阀赵恒惕不是正在装饰门面提倡平民教育吗?办农民夜校就更显得合理合法。

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敏锐极为赞赏,点头同意这个好主意。

毛泽东

农民夜校设在毛氏公祠。

开学典礼上,紧接着毛泽东富于鼓动性的演说,身穿大襟蓝布衣,剪着短发,脚蹬圆口平底鞋的杨开慧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手和脚两个大字,她用带感情的颤音高声问大家,谁认识这两个字?

台下的人茫然地摇摇头,杨开慧将那头黑亮的短发用手向后一撩,声音更加激昂地说:这一个是‘手’字,那一个是‘脚’字。乡亲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世上的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双手创造的。但在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里,种田的冒饭吃,盖房的冒房住,织布的冒衣穿。我们一年辛苦到头两手空空,而那些财主们有手不劳动,却吃的是大鱼大肉,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高楼大厦,他们有脚不走路,还要我们抬着走,你们说,这合理吗?

杨开慧的这些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话语,引起了乡亲们的共鸣。

杨开慧故居

会散了,人们怀着突突跳的激越心情三五成群地从夜校走出来。他们边走边议论着给韶山带来清新空气的毛泽东同他的妻子杨开慧。韶山人喜欢玩骨牌,关于杨开慧的议论也就从骨牌桌上不胫而走:石三伢子娶的那个堂客是城里留洋博士的女儿,怪不得口水咯足啰。

后来,韶山农民运动取得的成功无疑给毛泽东打了一支兴奋剂。他走出韶山,进行了历时三十二天的调查,促进了五县农民运动。回到长沙望麓园时,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装了满满一网袋。

事业的发展,妻子的温情,给毛泽东增添了一种豪情与神采。二月中旬,他们搬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住在都府堤四十一号。毛泽东工作十分繁忙,常常是一整天在外召开各种会议,作社会调查,晚上还到农讲所上课。每次回到家已是深夜了。回家后看见妻子用那行云流水般的毛笔字,将他起草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誊写在红条的十行纸上时,心头总会涌上一阵深深的感激,禁不住夸奖开慧说:我这个秘书,抄写起来比打字机还快!

为了帮助毛泽东完成这项伟大的历史使命,杨开慧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深夜,那煤油灯罩熏黄了又擦亮,擦亮了又被熏黄,有时还得一边脚踏摇篮,一边抄写文稿。孩子睡醒了,还得一手抱孩子,一手整理资料。眼睛因熬夜的缘故,变得红肿且爬满血丝。她伴着毛泽东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终于迎来了伟大历史文献的诞生。

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似一声春雷,震撼了中国大地。

毛泽东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掀起的反共高潮,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奋起反击。八七会议作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及在湘鄂赣粤举行秋收起义的决定。

毛泽东上井冈山指挥秋收暴动的前夕,送妻子杨开慧回到她的娘家板仓,留她在长沙农村领导地下斗争。杨开慧对这次同丈夫长时间的分别,各种思绪纷至沓来。尽管此时她心情难以平静,但好强的个性及自尊,阻止她说出想同丈夫一同上山的要求。

毛泽东走后,杨开慧在乡亲们的掩护下,积极组织农民武装,开展底下斗争,有力地打击了猖獗的反动势力。

又有好长一段时间,杨开慧没有收到毛泽东的信了。难道是地下交通员没有将信送到?难道润之他……不,不可能的。杨开慧望着那延绵起伏的飘峰山,对山峰上自由飘着的云彩,寄寓了无限美好的想象。

毛泽东在韶山

慢慢的,白色恐怖的气氛愈来愈浓。杨开慧与她日夜思念的亲人毛泽东,从此音信隔断。日益险恶的斗争环境,使温柔贤淑的杨开慧日夜牵挂着丈夫的生命安全。她对毛泽东的痴情,可以从她早在1926年6月20日作的《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看出,那里面写道:我觉得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敌人四处贴出告示,悬赏捉拿杨开慧。几位赤卫队负责人只差没给她跪下,声泪俱下地要护送她去井冈山。她笑了笑,婉言谢绝了。她说:你们不是和我一样危险么?我怎么丢得下这里的工作呀!况且,没有接到毛泽东的指令以前,我是哪儿也不能去的。其实,她是多么想早日回到毛泽东身边啊!

不久后的一天深夜,杨开慧终于被敌人逮捕了,并同她年仅八岁的长子毛岸英一起,被解到古城长沙。在那里,敌人先是利诱,后来又施以惨绝人寰的酷刑,但这一切都没能使杨开慧屈服。她没有吐出一个字的党的机密,甚至连敌人的最低要求——只要同意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便可释放她——也严词拒绝了。敌人恼羞成怒,发出了绝望的嚎叫……

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上,秋风怒号着卷起层层落叶,覆盖在一位女性美丽然而流着鲜血的躯体上。1930年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开慧同志在她即将进入而立之年时,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地倒下了。

杨开慧雕像

正转战在赣南、闽西的毛泽东,从报纸上惊悉这一噩耗时,悲伤地哀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崇尚新风俗的毛泽东一反常规,倾其所有,寄款到千里以外的板仓,给杨开慧修墓立碑。即使后来毛泽东成为了党的重要领导人,也没有忘记心中这位亲爱的夫人,他时常派儿子前去祭奠,岁月并没磨蚀他对杨开慧的缠绵之情。

1962年,杨老夫人去世后,毛泽东深情地嘱托杨家后人: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最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

杨开慧去世多年后,当她年轻时的女伴李淑一重新出现在毛泽东面前时,毛泽东对杨开慧那真挚的爱情,再次发出了声声感慨。他将那沉淀在心中几十年的眷恋之情,凝聚笔端,写下了一代巨人讴歌崇高爱情的千古绝唱!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