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尾葵种植方法

抒情君 17

鱼尾葵是棕榈科、鱼尾葵属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又叫假桄榔、青棕、钝叶、董棕、假桃榔等名称。鱼尾葵的树姿优美潇洒,叶片翠绿,形奇特,有不规则的齿状缺刻,酷似鱼尾,是优良的室内大型盆栽树种,适合于布置客厅,会场,餐厅等处,羽叶可剪作切花配叶。现在南方地区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方一些公园、道路、庭院常见露地栽培。其他地区都是采用盆栽,根据株丛的大小,可以作大、中、小型盆栽,布置在客厅、书房、卧室等,在明亮的室内可以长时间地摆设观赏,是受人们欢迎的高档观叶植物。

鱼尾葵产于国内海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怕冷,耐寒力弱,鱼尾葵为热带植物,喜温暖、潮湿、半阴环境。耐寒性不强,气温20℃以下叶子发黄,越冬最低温度需在10℃以上,5℃左右就会冻死。所以在华南地区可以露地栽培,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均应入温室养护。适宜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枝叶茂密,四季常青,耐荫性强。

一、鱼尾葵的繁殖方法:鱼尾葵可用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

1、分株繁殖:一般盆栽多采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一年四季均可。在春季4月左右,结合换盆进行,或者挖取分蘖多的株丛,以利刀从基部连接处将其分割成数丛,在伤口处需涂上草木灰或硫磺粉进行消毒后分栽,注意分株的每丛必须有2-3株,并保留好根系。

2、播种繁殖:鱼尾葵采种后即播,一般采用花盆育苗,播种后覆盖泥土厚度大约为种子直径的1—2倍,保持土壤湿润,晴天应多喷叶面水。苗出齐后,逐渐移到光照充足、凉爽、通风处,避免幼苗徒长。同时进行间苗,拔去弱苗、徒长苗和杂苗。保持空气流通、日照充足,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当幼苗高8-10厘米时就可以分栽。

二、鱼尾葵盆土配制:家庭种植鱼尾葵通常都是采用盆栽,盆的大小根据植株高低来确定,一般都是选择直径40厘米以上的大盆。盆栽首先就要配制栽培土,配制栽培土是比较重要的,花盆是一个特殊的小环境,无论单独采用哪一种土壤,都不能满足鱼尾葵对土壤各个方面的需要,所以,盆栽鱼尾葵必须人工配制培养土壤,用来代替土壤将花卉固定在花盆内,并且要具有一定的保水性、排水性,要求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盆栽鱼尾葵常用园土75%、粗沙25%或者园土60%、粗砂15%、腐熟的堆肥25%配制培养土。培养土配好后最好高温(用铁锅炒一下)消毒后使用,也可以在太阳下曝晒杀菌。

三、上盆:首先在花盆底部放碎瓦片,再放一些腐熟的饼肥、粉碎的骨头、鱼刺、鸡毛等基肥,然后填入培养土,每丛必须有2-3株,并保留好根系,栽时剪去过长的侧根、伤根及多余的须根略加修剪,上部枝条进行一次修剪整形。注意栽培时根系要舒展,填土至花盆的一半处将鱼尾葵植株轻提晃动,压实培养土,栽种时不宜过深,保持根茎与盆口平就可以。浅了影响成活,深了影响鱼尾葵移植以后的生长,栽植后浇一次透水。初定植的植株,因根系尚未发育好,要避免在强光下长时间照射。栽培后先在遮阴环境中养护一个星期左右,等根系恢复后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养护。

四、日常管理

1、修剪:鱼尾葵生长快,植株的不断分蘖,使株型过大,造成生长空间不够、光线不足、营养跟不上,最终使叶片质量大幅下降。每年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对植株进行全面地复壮修剪, 主要是把过高、过大的主干在离土表30-40厘米处锯掉, 将一些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2、施肥:一般每隔2周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水或复合肥,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叶色浓绿,夏季适当追施含氮有机肥,冬季可施饼肥同时保持盆土干湿状态。

3、浇水:浇水应把握干透湿透的原则,适量浇水,每日数次向叶面喷水,保持叶部湿润。干燥炎热的季节适当多浇,低温阴雨则控制浇水。夏秋高温期,还要经常保持植株周围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切忌盆土积水,以免引起烂根,雨后要及时倒掉盆中积水。

3、遮阴:鱼尾葵喜半阴,春、夏、秋三季应遮阴50%,不可以在烈日下曝晒。冬春两季要尽可能多接受阳光。在室内栽培观赏宜置于较强散射光处;它也能耐较阴暗环境,但要定期移至室外光线较好处养护,以利恢复,保持较高的观赏状态。

4、越冬:在10月寒露节前移入室内,保持室温不低于10℃才能安全越冬。

5、换盆:一般每隔2年换盆1次,通常情况上在早春换盆,换盆后放在半阴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养护,等根系恢复后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养护,同时还要剪除枯黄枝叶。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