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是什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论文)

抒情君 14

土地利用改变是全球变化问题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导致未来温室效应加剧的关键因素,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随着人类干扰与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转变为其它植被类型,如人工林、草地和农田等;由此导致的物种组成、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碳储量等的改变可能会对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产生巨大的影响。

图1 原始森林转换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示意图

近几十年来,大量案例研究报道了有关原始森林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但结果并不一致,从而限制了我们对大尺度土地利用改变效应的评估。其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类型、原始林退化后的时间和人为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农田、草地)均是导致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差异性的可能原因。尽管前期已有了相关的整合研究,但是存在着诸多限制:(1)只关注局部区域,如热带区域的原始森林;(2)涉及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全面;(3)未考虑自原始森林退化后所经历时间的影响;(4)缺乏对响应机制的探讨;(5)样本量有限。目前,全球尺度有关原始森林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一般化模式以及控制因素仍不清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朱彪课题组通过meta分析的手段系统探讨了全球范围内原始森林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全球模式及相关机制。本研究基于已发表的101篇文献,分别获取了有关土壤CO2、N2O和CH4通量的137、104和88个成对样本数据。其中,原始森林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划分为如下6个类型:原始林-次生林(Pri.-Sec.)、原始林-人工林(Pri.-Pla.)、原始林-草地(Pri.-Gra.)、原始林-农田(Pri.-Agr.)和原始林-其它(Pri.-Other)。

图2 研究样点分布

研究采用混合效应meta回归模型(mixed-effects meta-regression model)和加权的随机森林分析(weighted random-forest analysis)等方法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原始森林转变为其它植被类型总体上降低了土壤CO2排放,而对CH4排放表现出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对N2O排放没有明显影响。此外,这种效应在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变类型之间并不一致(图2)。比如,在原始森林转变为草地的情况下,土壤CO2通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有关时间序列的分析表明,土壤N2O通量在原始森林转变后的最初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