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名医朱丹溪的相火论源于南宋理学思想。理学家程颢、程颐说:天地阴阳之运,升降盈虚,未尝暂息,阳常盈,阴常虚,一盈一虚,参差不齐,而万变生焉!朱丹溪受这一思想启发,认为人之孕育与成长,都和天地之气有关,相火论就是在阳有余,阴不足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
凡动皆属火,火内阴而外阳,且有君、相之分,君火寄位于心,相火寄位于命门、肝、胆、三焦诸脏。
相火又包含正常和异常两种不同状况,即相火之常与相火之变。
相火之常,是指处于正常状况下的相火,即人身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为生命之源。
相火之变,是指处于异常状况下的相火,是指相火妄动,即动失其常,其实就是人体机能活动失去节制,导致人身生命机能异常活动,为致病之本。
动失其常的异常状况下,相火非但不能产生并维持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反而危害人体导致病变。而人体阴精在发病过程中,极易亏损,各类因素均容易导致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如情志过极、纵欲过度、饮食厚味等,都容易激起脏腑之火,煎熬真阴,阴损则易伤元气而导致疾病。
而很多人有时候明明欲望亢奋,也很容易起来,但就是很快结束。这是为什么呢?
那就是因为虚火灼烧,固摄失常的情况。因为肾阴不足,必然就会生内热,内热起来,就有了虚火。有了虚火,扰乱了肾的封藏之能,所以就发病了。
这类患者症状往往见:
1. 腰膝酸软,身体乏力
2.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3. 头晕耳鸣,五心烦热
4. 口干咽燥,失眠多梦
5. 潮热盗汗,眼睛干涩
6.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这些情况很明显都是肾阴不足的状态,因为肾阴不足,灼伤阴津,所以就会有这些情况。
我们在调理的时候多用滋阴降火,滋阴为本,降火为标。所以,通常我都会下面这个方子:
天冬、麦冬、太子参、龟板、盐知母、炒黄柏、山萸肉、淮山药、沙参、制首乌。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甘草、白术、地黄、泽泻、五味子、天门冬之类,均为味厚补阴药物,用于虚者补气也最有疗效。
平时养生要以滋阴为要,千万不要引起相火之变,一旦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受害的必是你自己。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