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运动多久刷新一(运动运动量账号行)

抒情君 11

来源:都市快报(ID:dskbdskb)

记者:王真 通讯员:蔡友治

微信运动刷步数、运动手环记指标……天气转热,即使没有成为健身房常客,越来越多人也正借助各种助手,加入健身大军的行列。

然而,本期有多位小编提醒,别盲目对着每天两万步的成绩得意了,不科学的方式非但达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可能造成伤害。

在你的微信朋友圈,有没有一群人热爱运动、每天晒走路步数的朋友?杭州44岁的刘先生想通过暴走减肥,每天走八九公里、15000步以上,在微信运动的排名一下子冲到前十。不料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关节滑膜炎。

体重180多斤,暴走了5天得了滑膜炎

上周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林向进主任医师的门诊,来了一位戴着眼镜的男人,摸着自己的两个膝盖,叹了口气,想减肥,身体不争气啊。为了减肥,走了不到一星期,膝盖都痛死了!

患者姓刘,在一家企业上班,家庭事业都很顺心,就是有点胖。他身高1.78米,体重有180斤,肚子最胖。8岁的女儿常在我肚子上敲敲,有‘咣咣’的感觉,玩得特别开心,我自己也不觉得胖一点怎么样。刘先生说。

刘先生决定减肥。平时每天电瓶车上下班,现在改走路。他决心很大,单位离家有4公里,公交车要坐五六站,他决定每天走路上下班,而且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第一天走了八九公里,步数在15000步以上,刘先生在微信运动的排名一下子冲到前十里面,大家都为他点赞。刘先生走得更积极了。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他都暴走上下班,走得一身大汗。他很开心,走的越多,流汗越多,也可以瘦得更快。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不过到了第5天,刘先生上班走了一半,腿肚子有点发软,迈不开步子。但他还是坚持着,下班也依然走路。

晚上,刘先生拿热毛巾捂捂,以为是肌肉酸痛。第6天,刘先生又想走着出门,觉得两条腿都很沉,膝盖特别痛,走路都成问题了。

他赶紧去社区医院,拍了X光片,一切正常,排除了骨头的问题。

有位医生朋友推荐他去浙大一院骨科,那里设有运动医学中心,治运动损伤疾患。浙大一院骨科主任林向进主任医师为刘先生做了仔细检查,判断他得了膝关节滑膜炎,磁共振显示他膝关节有异常滑膜增生水肿,并有明显的关节腔积液。

体重超标、运动量猛增是患病原因

林向进主任说,刘先生得的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无菌型炎症,是由于膝关节扭伤和多种关节内损伤而引起的。滑膜功能异常会导致关节液无法正常生成和吸收,膝关节就会产生积液。滑膜的形态改变还会侵袭膝关节软骨,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能会致残。

老年人多发滑膜炎,主要是因软骨退变与骨质增生所致。像刘先生这样的年轻人,多是因为急性创伤和慢性损伤导致的,他最近运动量突然增大,膝关节短时间内磨损量增大,也是一种创伤。林向进主任说。

刘先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体重大,运动量突然增加,膝关节负担比体重正常的人重很多,一下子每天走15000多步,相当于一辆经常不骑的自行车扛着两百多斤的重物,骑了很多路。这对人体的膝盖来说,损耗非常大。

除了刘先生外,林向进主任今年以来收到了不少因为运动量过大、导致膝关节损伤的病例。林向进主任说,如果是平时的上班族,每天走1万步,应该算是一个正常的步行量,但如果走得太多、频率过高、姿势不对等,则可能造成慢性关节损伤。特别是肥胖或关节有疾患的人,过量的负重运动往往加重关节软骨的磨损。

快走过度当心半月板损伤

运动量过大,肯定会导致关节受损。这几年跑马拉松的人比以前多了,我们医院骨科就接诊了不少跑得太多导致膝关节损伤的患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戴雪松主任医师说。

戴主任是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杨之前肩膀受伤也在戴主任这里看。

马拉松运动是专业的运动项目,一般人即使平时在运动的,也可能急性受伤。戴主任的门诊中就有好几位病人,说他们平时在马路上跑、健身房跑,一次跑三五公里,参加马拉松比赛之前还拉练过两个星期,跑过好几个十公里。可是在马拉松过程中还是受伤了。

马拉松受伤的患者,毛病集中在膝关节和脚踝,急性损伤体现为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和脚踝的软组织扭伤,慢性损伤则是膝关节的滑膜炎。

同样,戴主任这里也有快走刷爆朋友圈的患者。表现的和马拉松患者差不多,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炎很多。特别是刚刚开始快走的人,最容易受伤。戴主任说。

林向进主任也说:经常过度运动,膝盖磨损最为厉害,易导致半月板损伤。据统计,在膝关节受损的病人中,70%以上都是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的作用是稳定膝关节、缓冲和减少摩擦。半月板损伤有急性损伤和慢性退变两种。急性创伤通常是受了巨大能量,如车祸、扭伤、剧烈运动引起的。NBA火箭队的魔兽霍华德就是在球场上争篮板球而急性受伤,伤痛持续了几个赛季。

而慢性退变通常是长期重复膝关节屈曲、旋转和伸直动作,导致膝关节磨损,使得半月板变薄、变窄,甚至某些地方有缺失。每天过量运动,就算是走路等不剧烈的运动,也会使半月板疲劳,造成损伤。林主任说。

以下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账号:杭州发布

在走路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3项准备工作:

1.正确穿着。穿一双软底跑鞋,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穿一身舒适的运动装,有利身体活动。

2.热身充分。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

3.带瓶水,运动时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

怎么走最养生?

1

快走防病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还发现,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 30%。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钟到1小时,其中风几率可以减少40%。

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有的人走路喜欢背着手,这样走的锻炼价值几乎为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收腹提臀,曲臂摆动。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快走时最好随身带块糖,防止发生低血糖意外。

2

倒着走治腰疼

倒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田径运动员受伤后,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身体恢复练习。后来就有运动专家指出,倒走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法。

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对久坐的人来说,通过倒走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在倒走时,由于看不到后方路况,很可能会出现跌倒、磕碰等危险。另外,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倒走不可能走太快,所以运动强度很小,对于心肺功能的锻炼作用很小,从健身效果来说很不经济。因此,老人尽量不要倒走。

建议喜欢倒走的人,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每天走半个小时,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

3

走一字步缓便秘

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

走一字步的运动量不用太大,把其当成每天健走运动的一个环节,走500米就够了。另外,走路时需要注意,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4

边拍边走呼吸畅

走路时,两手半握,虎口张开成弧形。左脚向前迈步的同时,双手向身体两侧打开,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右手轻轻拍打左胸(以乳头为原点,水平和垂直各划一条直线的上1/4区域),左手则向右侧后腰处拍打。然后迈右腿,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后腰,一边前进,一边拍。这种走路方式可以锻炼肺部,有助于呼吸通畅。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向前看。

5

甩手大步走不驼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造成脊柱变形、驼背。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行走时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迈步大小以两臂伸直的距离为宜,同时前后甩臂,一般以每分钟80~90步为宜。

6

走走跑跑燃脂肪

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与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

同时,高强度的运动也使得脂肪燃烧速度加快。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7

正步走气质佳

正步走不用像军人一样姿势很标准,只要全脚掌着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持续到身体有出汗的感觉,就达到锻炼目的了。

8

踮脚走能护肾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骨骼、牙齿、耳朵关系密切,因此,老人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

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安徽网全媒体小记者特训营火热报名中!

青少年是人格形成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职业愿景的黄金预备期。小记者特训营为对新闻感兴趣的青少年提供锻炼的途径,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荣誉感。安徽网正为孩子们倾力打造这样的平台:2016年安徽网全媒体小记者特训营(第一期)即将开课,报名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本期小记者特训营共招收40名学生,统一教学。课程为期40个课时,分为室内教学和室外采访。届时,安徽网将邀请资深记者编辑、知名作家、主持人担任授课老师,分享其写作经验和采访故事。实践活动则包括采访、写作、主持、摄影、摄像、新闻发布等。

机会珍贵,名额有限,需要报名的家长和孩子们请尽快联系我们!报名方式为:拨打0551—65286125(08:30-18:00);双休日报名拨打1860551517。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