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当中,有不少人喜欢夏天吹空调,吃冷饮,其实这样的生活习惯往往会造成体内湿气太重。而且这种病被称为万病之源,现在正高发。如果湿气得不到及时祛除的话,很容易造成身体不适,比如疲惫不堪,经常腹泻或是手脚冰冷。对此,中医专家教你防治,希望朋友们赶紧跟我一起学习一下,对你的身体保健有好处。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内水分调控失衡,湿留体内,影响身体健康。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俗话说十人九湿,湿气被称为万病之源,据统计,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如肥胖、水肿、腹胀、湿疹、皮炎、痤疮、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增多等,严重的可引起顽固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看以下五大信号:
1、舌苔肥腻
如果舌苔厚或舌体胖大,且舌头边缘还伴有明显的齿痕,那就证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甚至已经造成脾虚了,应及时调理身体。特别是如果还伴有面色晦暗且发黄,早晨起床时眼皮浮肿或眼袋明显,更需引起注意。
2、大便不成形
正常大便是软硬适中且呈条状,如果大便像熟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则说明体内有湿气,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3、食欲差
到了该吃饭时没有饥饿感,吃一点就感觉胃里胀胀的,还伴随有隐隐的恶心感。这也是脾胃功能弱、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之一,这种现象易在夏季出现。
4、小腿肚发酸
早上起床后突然感觉小腿肚酸痛且沉,同时近期还存在体重增加或虚胖现象,也是体内湿气重造成的。
5、精神状态差
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长呼一口气后才舒服,而且常感身体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现象。
中医专家教你5招防治湿气太重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4招:红薏米芡实茶
7味天然食材,配方按照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严密调配而成,既祛湿又健脾。
君-(芡实)-补脾祛湿、益肾固精、强身健体、除湿止带
臣-(红薏米)-健脾燥湿、祛湿消肿、清热排脓、美容养颜
佐(怀菊花,枸杞、茯苓)-清热、解毒、祛风、清肝、明目
使-(栀子,甘草)-泻火除烦、清利湿热、保肝利胆、凉血止血
红薏米芡实茶是属于养生类型的保健茶,携带方便、饮用简单、老少皆宜,可直接用水冲泡(根据个人喜好冷热皆可),亦可用来制作汤煲,既能燥湿(中医祛湿法),又不伤身,可长期饮用保持*阴阳平衡。
第5招: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自我检查:如果你在阴湿天气时出现下列变化,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
看完了这篇文章以后,大家也明白了体内湿气过重给健康带来的危害是相当多的,因此去除体内湿气是很关键的养生问题。中医专家认为这种病被称为万病之源,现在正高发,据统计来看有60多种疾病和湿气有关。因此,我们大家一定要重视中医专家教你防治的这些方法,并且学会通过这五大信号看看自己身体内湿气情况。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