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的有可能分裂吗?如果印度有一天分裂,不要惊讶

抒情君 28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党派多宗教的国家,可以说,这是全世界国情最为复杂的国家印度政党数量全球第一,几经分裂合并,目前还有一百六十个左右;印度的28个邦中,现执政党能够获得领导权的不到半数,在历史上 ,印度文化表现出多元性,没有统一的核心,历史上分裂多于统一,在莫迪连任总统之时,时代周刊评价其为印度最大的分裂者联合国安全署曾经更是预言,2023年的印度会分裂成三个国家。莫迪老仙做了什么?印度真的会走向分裂吗?博采众议地球议,今天小议就和大家聊聊印度的那些事。

印度分裂的种子

2019年12月11日,莫迪政府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通过,修正案针对的最主要目标是阿萨姆邦的非法移民,只在通过立法将甄别出来的非法移民遣送回原籍所在国。看起来是一项非常正常的法案,但是问题就出在如何甄别上,法案规定,在印度居住超过6年的从孟加拉等国非法进入印度的少数族群能成为合法的印度公民,印度教、锡克教、佛教、拜火教、天主教的教徒可获得印度国籍,但是穆斯林除外。

这项法案一经颁布,立即引起了印度全国性的骚乱,要知道印度有两亿多的穆斯林,这份法案无疑是在挑起宗教对立,在印度之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将宗教歧视表现的这么淋漓尽致。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这点基本上没啥争议。宗教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印度社会和文化的每一个部分,莫迪政府此举虽然会拉拢一众宗教,但是与此同时割裂了穆斯林,印度国内的宗教矛盾将会更加严重。

虽然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印度地区从古到今都没有统一的文化认同,这片土地分裂的时间要远远大于统一的时间,不仅仅当地居民内斗频繁,外族在这片土地上更是轮番上阵。

18世纪,这片土地不仅没有迎来统一,反而迎来了英国殖民者。坚船利炮轰开了印度的国门,英国人的强大让当地居民恐惧万分,上百个土邦没有做什么抵抗就宣布了投降和归顺。而面对印度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英国也颇为头痛,最终选择了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强行将上百个土邦联系起来,进行了融合,造就了现代印度的雏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英国殖民者反而促进了印度数个世纪以来未能完成的统一,由于英国人的掠夺,上百个土邦联合起来,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抗争。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印度国大党成立,在全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下,带领印度人民进行印度的独立战争,二十多年后,穆斯林联盟也宣告成立。两大领袖党派签订了《勒克瑙协定》,放下了千年的宗教对抗开始了争取独立的道路,1974年印度正式宣布独立。独立以后,印度面临的主要矛盾从印度人民与外来侵略者的矛盾再次转变为了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印度的宗教问题、种族矛盾如同附骨之疽一样,已经深深地与这个国家捆绑到了一起。

分裂的根源——宗教与文化

1974年,随着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解体,国大党穆斯林联盟从合作再次走向了对立。当时,英国派遣内阁特使团前往印度,就赋予印度某种形式的自治问题进行洽谈。英国在关于印度的白皮书中提到,将来印度可称为英国自治领,各省分为三个辖区,印度教一个,伊斯兰教两个,三个辖区选举制宪议会,制定联邦宪法,伊斯兰教和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大党就此起了分歧,在此后的制宪会议上,穆斯林联盟拒不派遣代表参加,表示不分治就要打内战。

1947年8月,印巴分治正式开始,英属印度殖民地最终化成了两个国家。

从那之后,印度巴基斯坦相当于是有了世仇,不管是紧张还是趋于缓和,两国关系都不融洽,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对于印度来说,印巴分治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因为印度本身就是由邦联拼凑出的国家,巴基斯坦独立,这等于是为国内的独立势力树立了负面典型,影响极其恶劣。

对于印度政府来说,国内的宗教矛盾一天得不到调和,那印度就始终面临着分裂的危险。莫迪政府颁布《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的确联合了一众宗教,但是这是在树立一个敌对宗教的情况下形成的联合,就像当初印度人民抵抗英国侵略者一样,矛盾的转移并不等同于矛盾的解决。

成为宗教公敌的伊斯兰教拥有着两亿的信徒,如果他们奋起反抗,印巴分治的历史恐怕将会重演,到那时,印度国内的宗教又会有哪一个被拉出来,成为全民公敌呢?莫迪政府这样行事,无疑是给本就动荡不安的印度再添不稳定因素。

在文化方面,印度也没有进行一些整合民族与宗教的措施。印度的政治教育可以说是非常薄弱,没有对国民进行过爱国教育。独立以来,这个国家就更加重视数理化的教育工作,轻视人文学科教育,印度民众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荣誉感普遍不高。民众淡薄的国家意识,会把印度进一步推向分裂。

政党也是印度分裂的诱因之一。还记得视频开头提到的吗,印度政党经历了多次的分分合合之后,还有一百六十个左右,而在各邦政府中,印度的现执政党能够获得领导权的还不到半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中央不仅仅没有形成向心力,反而使离心力不断增加。印度分裂,真不是空穴来风,种种因素交织之下,这个国家已经行走在了崩溃分裂的边缘。

地区动荡

那么,在印度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分裂势力又有哪些呢?

首先是印度东北地区的六个邦,从地图上看,这六个邦就像是印度牵着的风筝,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印度本土的联系仅仅靠着一条两万四千米的走廊维持着。虽然这六个邦属于印度,他们他们渴望独立的呼声已久。

这个地区的人们和印度人毫无关联,他们的祖先不是中国人就是缅甸人,当地语言也多以藏语为主,历史上,这个地区在13世纪的时候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和印度有过长达多年的战争,东北六邦一直没有向印度臣服

英国侵略者来了以后,将这个地区纳入了殖民地,划分到了印度的领土之中。虽然划归印度,但是这里的人们一直在谋求独立,二战结束之后东北六邦就提出了独立的要求,但是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将大量的印度人迁徙到了这里。意思很明显,他是想将当地居民和印度人进行同化,这的确是一个办法,但是尼赫鲁忽略了这些印度人会挤压当地土著生存空间的事实。

1951年,东北六邦发起了全民公投,99%的人都赞成脱离印度,印度政府怒不可遏,派遣军队镇压该地区,独立的苗头才得到了遏制。然而就像弹簧一样,印度的强硬态度并没有使当地的人们屈服,该地区的反动势力已经从当初的一个发展成了50多个,成为印度分裂的一大隐患。

另一地区就是克什米尔,当初印巴分治之时,该地区的领导人是印度人,自然就站在了印度这一边,但是当地的居民却几乎都是穆斯林,他们并不同意领导人的决策。第一次印巴战争也因此展开,纠缠多年以后双方达成了协定,克什米尔以西五分之二的地区归属于巴基斯坦,剩下的归属印度。这并不能阻止克什米尔的民众前往巴基斯坦,印度只好在这个地区屯兵数十万,以血的代价镇压了当地人的抗议。

与东北六邦一样,这里的穆斯林也没有屈服,在当地人民的不断抗争之下,克什米尔地区成了印度宗教种族矛盾最激烈的地方之一。

另一个地区是印度的西部,这里是锡克人的主要生活区域。虽然莫迪政府的《公民身份法》的白名单中有锡克教,但是锡克人对印度政府依旧是充满了敌意。

当初印度独立的时候,为了争取锡克人的支持,印度人为他们开出了丰厚的价码,向锡克人承诺了独立之后极高的自治权。但是当印度独立之后,锡克人得到的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自治与繁重的赋税,甚至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之后,印度收回了锡克人名义上的自治权。

锡克人也颇为恼火,揭竿而起要求独立,而印度政府还是用老办法,调动军队的力量镇压了下去。

自从印度独立以来,国内的矛盾就在持续加剧,没有统一的文化认同成为了分裂的种子,繁杂的宗教势力成为了分裂的土壤,印度政府的治国方略更是成为了这颗种子成长的养料。可笑的是印度至今还在做着大国梦,如果他们在今后的治国理政当中依旧不知悔改,那么美梦破碎之时,也将是印度分裂之日。

各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喜欢本期的朋友请多多转发加关注,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我是小议,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