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一起,每天学点传统文化:
(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二)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父母不在,家就成了故乡,没有了牵挂,没有期盼,家就像走过的其他地方一样,只剩下无尽的思念。
对父母而言,生命无常,来日并不方长。世上最伤感的事,大概就是父母倾尽一切抚养我们长大,而我们只能望着父母老去的背影,渐渐远去。却无能为力。趁着安好,好好尽一份孝心,少留一些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三)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时候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四)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过失的,这种事情总不会多。
(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老子说大辩若讷。
(六)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民间有句谚语鱼找鱼,虾找虾,也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七)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对待君主过于繁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繁琐,就会反被疏远。
(八)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说:聪敏灵活,爱好学问,谦虚下问,不以为耻。
(九)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说:不拿别人出气,也不再犯同样的过失。
遇到不高兴的事,不去无端责怪别人。犯了错当改,改过后不再犯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迁怒于人会伤害别人,迁怒于己会伤害自己。
(十)子曰:一箪食,一瓢水,不改其乐。
孔子说: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十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得当,这才是个君子。
文质彬彬,此处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多用来指人文雅有礼貌。
(十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十三)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说: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十四)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言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十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不启、不发,这是孔子自述其教学方法,认为必须受教者先发生困难,有求知的动机,然后去启发他。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好些。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