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什么报晓(金鸡报晓公鸡锦鸡)

【作者简介】刘莉萍,女,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渭南市诗词学会会员,临渭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蝶语兰心》版主。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现今,在很多乡村,能听到《诗经.郑风.风雨》里渲染的鸡鸣不已,已属罕见。而住在城市单元楼,躺在席梦思床上,酣睡淋漓时,能听闻鸡鸣喈喈、鸡鸣胶胶,定会如诗中女主人公既见君子般,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了!

人们常私下谈论上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时,就给你打开一扇窗。果不其然。当初为了上班近,购置了地偏价廉的住宅楼蜗居,从此,经济繁华、房产增值、衣食住行便捷基本便无缘与我。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幸运的是,住宅楼旁一户人家,养了几只鸡,还包括有不下蛋的公鸡。未曾见鸡面,却日闻其声。早上睡意朦胧时,便有雄鸡报晓,催促我离开舒适的被窝,抖数精神,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工作生活中去。

雄鸡报晓,意味着黑暗将要结束,黎明即刻到来,寓意是吉祥向上的。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金鸡报响、鸡唱晓烟。这些词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在很久以前北方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溪水环绕的巍峨石崖,叫鸡公子寨,山顶上有一只金色的雄鸡,每天凌晨都给村里人啼晨报晓。金鸡一啼,对面山岩里就敲敲打打,发出一片锣鼓齐鸣的响声,山下周围的村庄都能听见。村民们听见响声,心领神会,翻身起床,各干各的一份儿事去。

令人费解,公鸡为何拂晓即啼?听说,自然界里,除了枭(猫头鹰)、鹄等少数鸟类外,其它鸟在夜间是看不到东西的。公鸡夜间也看不见,而在夜里又随时可能受到攻击,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到了清晨,鸡的眼睛又能够看得到东西了,于是兴奋地打起鸣来。这是有人的揣测而已。其实,公鸡打鸣是在整个生物进化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它与其他动物一样,大脑里都有一个生物钟,受到太阳光的长期刺激作用,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神经感应区。每当太阳将要升起即将天亮时,微弱的阳光刺激了那个光敏感应区,鸡大脑里的生物钟苏醒,刺激鸡的中枢神经使鸡引颈高吭。

公鸡是法国的国鸟 ,原因就是它英勇、顽强、好斗的性格。它向来被视为勇猛之士,其叫鸣自会让人浮想联翩,产生无穷的想象:因着雄性本能,它怒放冲冠,振翅而鸣:这是我的地盘,谁也别想侵犯。犹如其它动物,通过撒尿或拉屎在一定范围留下气味,框定疆域,警告敌人别闯入。甚至,它用高声鸣叫宣战:谁还敢跟我打一架?、有种的上来试试!、不服气的再干一次!还有,作为鸡界的男性公民,它和世间男人同出一辙,面对身边一群花枝招展的女性,示好、标榜:看我的羽毛多美丽,看我的鸡冠多鲜红,看我身体多健壮有力啊!成了婚,也不会歇着,天未亮就发挥大家长权利:妻儿老小们(母鸡和雏鸡们),起床了,该出去找吃的了!民间故事《半夜鸡叫》里地主老财周扒皮就跟着鸡学了一招。他半夜起来,在鸡窝边学鸡叫,引得窝里公鸡打鸣,制造了天快亮的假象,丧尽天良剥削长工们的劳动。如果鸡们知道徒子徒孙如此作贱它的满腹热情,估计会吐血而亡的。

普普通通的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传说凤的形象来源于鸡,还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古人给予鸡斗死不怯、毅不知死的神鸟赞誉。距今4000多年的黄帝炎帝,把鸡作为他们的图腾和旗帜。汉代书籍上记载,装饰武将帽盔的翎毛,使用的就是一种鸡的尾羽,俗称野鸡翎或雉毛翎。它颜色艳丽又光亮,插在头上,显得人物英俊潇洒、威武雄壮,如《凤仪亭》里的吕布以及《连环套》里的窦尔墩等。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鸡齐觅食,有被侵者直往奋斗,虽死忧不置。因此,春秋战国开始,民间便流行一种叫做斗鸡的游戏。这游戏主要利用公鸡勇猛顽强不畏强暴的性格,趁着公鸡发情期的威不可遏雄风凛凛,达到赌博娱乐之目的。在我等眼里,鸡儿有勇无谋沦为工具何等悲哀。可如果鸡们甘愿牺牲自我,情愿为他人做嫁衣,认为活着就是为了奉献,谁也无话了。

鸡被古人褒扬称作知时畜也,况属勇猛斗士,是有点吝啬笔墨的。其实,鸡的文化意蕴不仅如此。《韩诗外传》载: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是兼具文、武、勇、仁、信的有德之士呀。

曙光初现,雄鸡啼鸣。听到这催人奋进的励志之声,祖逖、刘琨们便唯命是听,披衣下床,来到院中,直握利剑,闻鸡起舞。这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勤之舞,应是红尘间最美丽的艺术了。

在喧闹的城市一隅,与如蜜蜂一样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鸡为邻为朋,且唯命是听,是幸事,也是一生追寻的梦想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抒情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