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毛泽东主席的诗比作诗界昆仑,大气磅礴,波澜壮阔,意境恢宏,篇篇精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革命历史画卷。那么哪一首是毛泽东诗词代表作呢?本人首推《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创作于艰苦卓绝的1936年,表现出作者的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1936年2月,刚刚带领红军闯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清涧县登上海拔千米的高原上,被眼前冰雪皑皑的壮丽景象所打动,激情澎湃,诗兴大发,《沁园春·雪》随之诞生。
上片描绘好一派北国风光:从眼前的雪景拓开去,辽阔的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冰封大地,雪飘长空。
似看到,大雪中的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更显雪之大,长城之雄伟;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冰雪封住大河(黄河),使之波涛不兴,何等霸道!
似看到,山川、雪原,充满了灵气:雪山蜿蜒起伏似银蛇起舞,又似白象在高原上奔驰,想与老天爷比高低。生机盎然,令人驰往。
而最叫绝的是,雪停,云开,日出:红日染红了朵朵白云,映红了皑皑白雪。祖国山河似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妩媚妖娆。
本篇勾画了北国严冬的壮丽雪景,也展示了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开头承接上片,首句发出对壮丽山河的赞叹:江山如此多娇!紧接着,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历史上为了争夺这壮丽的山河,上演出无数惨烈的战争。
在这些英雄中,最著名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他们各有各的短处,而且,他们都是历史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面对艰苦卓绝的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日本吞并大半个中国的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毛泽东却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民族的希望,表现出革命家乐观的豪情与必胜信念。实践证明了毛泽东的远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用了13年的时间就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何其壮哉的辉煌业绩!
《沁园春·雪》发表于1945年的重庆谈判后,轰动山城,但遭到蒋介石的诋毁与围剿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了43天的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多次会见进步民主人士。
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老友相见,非常热络。二人还以诗词赠和,成就一段佳话,也促成《沁园春·雪》的发表。
毛泽东到重庆的第三天,柳亚子即去拜会,呈上七律一首并向毛泽东索句。10月7日,协定即将签订,毛泽东忙里偷闲,将写于九年前的《沁园春·雪》,重新抄写给了柳亚子作为回赠。
柳亚子如获至宝,他一面赞叹毛泽东的词,一面又写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和词一首,一并抄好送交《新华日报》发表。《新华日报》是中共所办,报社负责人提出要向延安请示。柳亚子心急,建议先发自己的作和词。《新华日报》于10月11日,即毛泽东离开重庆当天刊发了柳亚子的和词。
重庆各界在报上只见柳亚子的和词而不见毛泽东的原词,感到好奇而议论纷纷。柳亚子便把原词向一些友人传发。
重庆《新民报》的编辑吴祖光关注到这一现象,从多人手中收集、校对,终于得到了完整的《沁园春·雪》。11月14日,吴祖光在《新民报》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发表了这首咏雪词,标题是《毛词·沁园春》,并在后面写了一段赞语:
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11月28日,《大公报》也发表了毛唱柳和的两首咏雪词。
据《党史纵横》2008年第7期王树人撰文《毛泽东〈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引轰动 蒋介石恼火》称: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公开刊登后,轰动山城,重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据说,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评论将近20篇,盛况空前。
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十分恼火。他问秘书陈布雷: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蒋介石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
于是,12月4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登出了围剿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和词。
而共产党方面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围剿的斗争:
重庆进步文化界在周恩来直接指导下对于反动文人的攻击、辱骂迅速予以反击。郭沫若率先发表两首和词,盛赞毛泽东咏雪词气度雍容格调高,又揭露御用文人鹦鹉学舌的丑态。在延安的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晋察冀解放区的邓拓,山东解放区的将军诗人陈毅等人,也都各自依韵奉和,热情赞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据说,为了把《沁园春·雪》压下去,国民党还暗中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要求会作诗填词的国民党人每人至少写一首《沁园春》,选几首意境、气势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但终因都拿不出手而不了了之。
1958年9月,毛主席为《沁园春·雪》自注,严肃地说:别的解释是错的
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刻印出版了线装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篇中自注:
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呵!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毛主席明确指出,《沁园春·雪》的主题是反对封建主义。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并不是赞扬、惋惜,而是作为封建主义的代表进行批判的。并特别指出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这三句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到底是谁?蒋介石说过: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社会上也有模糊的概念,毛主席这一注解,让所有人不再猜忌。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自己定义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工人阶级、人民大众、人民群众。
人民性是毛主席崇高品德之一:他让共产党人牢记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他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铜墙铁壁。
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闭幕式上,毛主席发表了讲话《愚公移山》。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1958年7月1日,毛主席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诗前小序云: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中第二首开头两句: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所以,毛主席从心底里敬着人民,爱着人民,数风流人物指的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是他的心里话。
人民的领袖爱人民,人民的领袖人民爱。
(写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