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经络养生方法

太极讲阴阳,中医也讲阴阳。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和中医有关的书籍里,会有阴虚,阳虚或者阴阳两虚这样的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没有系统接触过中医理论的人,会感到云里雾里。其实,这几个术语,都是对一个人体内气血水平的描述。那么,到底什么又是气血呢?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养生太极拳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尤其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平和。因此常见一般练习太极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户外打拳,也无需戴手套,练习后手还是暖暖的。这仅说明练习太极拳能促进气血运行的只鳞片甲而已。

气,是一种维持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能量。血,是传输能量的物质。人身体上的各个脏腑器官,都靠气血循环输送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工作。就像电脑里的各个零部件,都需要有电才能工作。电脑供电不足,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会影响到各个零部件的性能发挥,如果长期处于低电压状态下运转,甚至会导致各个硬件都会受到非正常的损耗;对人体来说,气血不足,身体的各个功能系统的运作,就会受到影响。当气血不足,人体会自动调节对各系统器官的能量供应优先保证一些必要的维持生命运作的器官,同时,也会减少甚至关闭那些不那么重要的系统运作。这些不那么重要的系统里,就包括自我检测修复系统,对外防御系统等。而因为自我检测修复和对外防御系统(免疫系统)被关闭之后,外邪更容易入侵,而身体又无法修复受损的器官,人就更容易生病,而生病之后,必然又导致气血水平的再次下降。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气血充沛与否,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因为一个人要达到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简单来说,只要两点,一、气血充沛,二、经络通畅。

中医学将气归纳成: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宗气是水谷精微之气与大自然空气的混合体,积于胸中,以补充元气。营气行于脉中,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奏理、司开合的作用。它们的协同作用,保证了血脉的畅通,维持了人体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太极拳则将元气、宗气、营气流归成内气,将卫气归为外气,通过养、蓄、运、使四个方面来练气养生。尤其是吴图南师爷提出的养蓄宗气、培补元气。运行营气、开发卫气,更是太极拳养生保健的关要之说。

除了气血充沛之外,经络是否畅通,对一个人的健康来说,也是很关键的。经络是气血循环的通道。再拿电脑来做比喻,电压是否稳定,和电路是否畅通有关,如果线路出现了问题,接触不良,那么就算有一个稳定的电源,但是各个硬件仍然无法得到稳定的能量供应,依旧没办法正常工作。太极讲平衡,其实在任何气血水平下,只要经络畅通,都能够达到平衡。但是经络不畅,就会导致气血循环,也就是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的不均衡。我们知道,在中医学说里,五脏对应五行,彼此相生相克,气血供应的不均衡,也就造成人体内部器官之间运作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让病邪有可趁之机,侵入人体,引起疾病,而最终的结果,又反过来导致人体的气血水平整体下降。

养生太极拳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纳导引、吐纳、桩功、气功等中华养生文化精髓于一体的一种运动。真正的太极拳,绝不仅是一套看起来像打拳的动作,而是必须符合太极阴阳哲学理念,吻合人体经脉、骨骼的结构规律的整体运动。吻合太极阴阳之理动作,有产生内气的效果,

比如,动作金刚捣锥中上右步前两手往外开的动作,它要求收腹下沉含胸拔背以肩催肘,肘催手的方式一节一节打开,而这时是:手在开、胸在合,又吻合了太极的开中带合的理念,同时有开有合,又吻合了太极是相互矛盾而又是统一的运动这一说法,这个动作也是个以外型催内气典型的动作,这种类型的动作能够显著增加横膈膜的活动,腹腔和胸腔中出现节律的压力变化,产生按摩内脏的效果,肺活量增大,胃肠的消化能力增强,肾脏的功能增强,体内内气自然会越来越强。当然,不光是这个动作,它要求整套拳都要有这样的理念。除了产生内气,还要用不断地阴阳虚实变化,节节贯穿地催逼内气循着经络运行,体内的内气增经络的空间走向通畅了,内气的活动会越来越顺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内气越强,经络会越通畅;经络越通畅,气血营养脏腑功能会越好,内气也就越来越强。太极拳具有的充实气血,畅通经络的特殊功效也就是这样达到的,这对我们的养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抒情文学网